姜然是這么感覺的。
他尊重傳統,卻也贊成順應時代。
不遠處,樹下的藝人正在唱著歌謠。
一位二十多歲的青年街頭藝人,只需要一個音箱,一個麥克,一把吉他彈奏,就可以在這里進行演唱著故鄉的故事。
幾人站在這里駐足了片刻,姜然耐心的聽著。
這是屬于民謠+搖滾風的歌曲,聽起來很強烈和震撼,再加上歌手撕裂般的演唱,就更加讓人覺得有些同情了。
歌曲里描述的故事,像是一個離家的游子,想要尋找生命之中的曙光。
但卻又畏懼。
因為怕那份曙光不屬于他。
怕因求而不得而被刺傷。
這個時候,就期待著那位給與他奇跡和溫暖的姑娘出現。
周邊的人三三兩兩,唱到中間的高音撕裂段落的時候,方才聚攏了一圈的人。
姜然聽了一會兒之后,就覺得不太好,就有了離開的念頭。
老者看出來了姜然的腳步,收回了目光笑了笑,也轉身打算離開。
“撂地賣藝,不寒磣。”老者笑著說道,“以前昆曲雖然沒有撂地過,但是走街串巷,也差不多少了。”
昆曲大多數是在戲園子里,或者船碼頭唱的,這一點,就和其他的謀生手段有著本質的區別。
不能說是大雅,因為昆曲的節奏慢,適合靜下心來聽。
如果是天橋撂地賣藝的話,可能就真的沒飯吃了,拿頭和那些相聲,大鼓,變臉,這些絕技來打。
但是走街串巷的話,也強不到哪兒去。
這種撂地賣藝的,現在依舊存在。
“確實是不寒磣,只是我覺得他的唱功一般,可能唱也唱不出挑,若不是靠著那種嘶吼的聲音和歌詞來吸引觀眾,可能也沒有現在這么一圈人了吧。”
林曼捂嘴輕笑著,“姜然哥覺得他唱功一般呢。”
“可能,每個人都有著自己的選擇吧,我只是覺得,這樣不太好,而且,年紀大了,可能就唱不動了,或者一直是維持這個嗓音來吸引觀眾的話,嗓子就會廢掉。”姜然客觀的評價著。“如果我的唱功是這樣,可能我就去找個廠子上班了。”
姜然實事求是的說道。
他很反對那些靠著飆高音來吸引觀眾的,如果是真的科學唱法,并且歌詞里就應該這么賦予感情,那么沒問題,姜然一點也不反對。
只是,這種,未免有些為賦新詞強說愁的感覺了。
............
林虎,是在演唱著的民謠歌手。
他也知道自己的長處在什么地方,這地方,越是熱鬧的時候,他的收入就越多。
所以他盡量的唱那些比較難唱,且能夠引起共鳴的段落。
眼看著圍攏在一圈的人,因為高潮部分而吸引過來,現在又要離開。
他打算和觀眾互動一下,讓場面更熱鬧一些。
他眼神掃了一圈,只看到了尹航和他身后這里的兩個年輕人,并且,都要離開了。
隨后,笑著說道,“三位別著急走啊,想聽什么歌,可以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