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線電報是一種最早用電力來傳送信息的可靠通信方式,并且能夠遠距離有效傳輸。
它是19世紀30年代在英國和美國發展起來的。
電報信息通過專用的交換線路以電信號的方式發送出去,信號用編碼代替文字和數字。
通常使用的編碼是摩爾斯電碼。
而且,要是從鉆研角度來說的話,有線電報的應用,要比燈泡所要花費的功夫少。
想要實際應用,更多的是工程方面的建設。
歷史上也的確如此。
電燈的原理最早出現是在1854年,到了1879年才得以實際使用。
有線電報的實際應用,遠比電燈泡要早。
歷史上首條真正投入使用的電報線路于1839年,它是英國大西方鐵路,裝設在兩個鐵路車站之間作通訊使用。
這在軍事上的意義同樣是十分重大。
到了1850年,世界上首條海底電纜,就已經橫越英吉利海峽。
而當時的大清還自認為是“天朝上國”,距離洋務運動還有十年......
“你們兩個做得不錯。
本王投你們一筆資源,接下來還得往發電機方面研究......”
陸舟心中是難得的激動。
因為從兩人改進的發電機上看,許多細節都已經優化好了。
接下來的大型發電完全不成問題,最重要的還是電線生產和鋪設。
這不過這時陸舟看著徐光明的模樣,依舊是一臉茫然。
徐光明到了現在,還想不清楚王上做這所謂“發電機”的作用是啥。
.......
五天之后。
對發電機不敢興趣的徐光明,卻又一次迎來了高光時刻。
蒸汽火車頭在研究院的反復測試下,終于可以投入使用。
大地回暖的時刻,馬拉著車廂在北面的鐵路反復跑了數趟。
工人們又修理了少數損壞的地基軌道。
確認過鐵軌完全可以使用后,蒸汽火車頭從城內的貫通鐵軌緩緩駛出,巨大的轟鳴聲響徹了全城。
城門處專門開了一個孔洞。
火車出了北門就掛上六節車廂,裝載著滿滿的土石,伴隨著有節奏的響動聲緩緩推進。
徐光明親自在車頭上指揮著行動。
兩名工人不斷的往火爐內鏟入煤塊,火車上除了貨物還有一些工匠和學生。
而陸舟當然不會是坐在火車上的。
他只騎著馬兒在邊上跟著前進,甚至馬兒還不用跑得多快。
這第一輛火車跑得賊慢,只裝了六節車廂,也不比人小跑來得快多少。
但這并不妨礙著人們的激動。
特別是這一整年里埋頭苦干的工匠們,容易感動點的,還偷偷摸起了眼淚。
“殿下,跑起來了,跑起來了!”
陸二跟在身邊激動得吶喊,恨不得自己現在也在車上。
“跑起來有何激動的,接下來還得改進。
鐵路也還沒有修完,還是得努力......”
陸舟只是平淡的說著。
“嘿嘿,也是。”
陸二樂呵呵的傻笑著,可目光還是一直盯著邊上的火車,雙眼放光。
而這時陸舟也沒有繼續跟著火車的心思,手上的鞭子一抽,駿馬頓時往前奔去。
駿馬的邊上,還跟著一頭雀躍的狼,撒歡似的奔跑著。
后方的侍衛也緊緊跟上,帶起一路煙塵。
縱馬奔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