陸舟的桌子上同樣是有話筒,可不是緊急的情況,則是由門外的侍衛代接,再轉告皇帝知曉即可,以此來提高工作效率。
而不僅如此,大夏朝廷也正在組建一處名為“國務署”的部門,以此來代替原先的內閣,好分擔皇帝的壓力。
“署衙之間通信算不得什么,盡快把通訊普及民用才是目標。
轉話給烏拉和宋應星,京師以外的地區也得部建,特別是先前提到的廣播,還有無線電,是下一步的首要研究方向......”
陸舟仔細吩咐,在科技達成的每一步,他都會緊跟著督促下步的研究方向。
畢竟一輩子的時間有限。
陸舟自從來到明末已經有了九個年頭,科技剛剛是發展到成熟的蒸汽工業時代。
電力跟通訊同樣得到大力發展......
這樣的速度雖然不慢,可對于陸舟來講,他見過更多先進的科技,這輩子要想發展得更快,想要創造出更多奇跡.......還是得要精打細算。
其實,陸舟心中一直有個宏偉的念想。
這輩子都開掛了,不知道有沒有機會在明末衍化出超過前世的科技......
要是曾經在草原的話或許不容易。
可是現在占據了中原,人口充足,又擁有了一批開化民眾。
未來的可能性又變得更多了起來,要是經營得好,指不定還能彌補前世諸多科技上的遺憾......
叮鈴、叮鈴。
陸舟正轉頭批復著前線的奏折,就在這時候,桌上紅色的話筒又突然響起鈴聲。
聽筒對邊傳來了急切的聲音,是宋應星:“皇上,陸莊傳來消息了。
徐光明弄出了內燃機,用火油就能啟動的內燃機!速度很快!”
宋應星語氣極其激動。
陸舟聽在耳邊同樣驚訝,又詢問了諸多細節,明白內燃機是已經初步可以使用......
此番意義重大,也完全值得宋應星打來紅色電話。
“召徐光明等人進京,內燃機后邊的落地研制,朕要親自把控!”
陸舟又下達出了一道命令。
徐光明等人南下京師并不困難。
從陸莊到漠南已經是有完整的鐵路,前世從北京到莫斯科的火車只是要十余天,現在就算是鐵路不成熟,花個月余也完全能夠抵達京畿。
甚至從陸莊南下,要比河套過來更便捷,因為路上無需繞路,大多是平原草地,也沒有過多的深山河流......
而交通上的便利,也能促進科技互通,加快實現南北大共融。
“尊令!”
電話那頭的宋應星連忙領命。
陸舟心情大悅之下,批復奏折的速度也更快了起來,在折子上寫下了一連串“知道了”,不過半個時辰,今日的公務提前處理完畢。
只不過接下來又是要微服私訪。
京師建設的情況陸舟還一直未親自視察過,在斬殺一眾明廷舊臣之后,也沒有切身體會過京師的民風民情。
而這會兒的許三早已經是在宮門等候,為陸舟準備好了一身便裝,前邊國安局的侍從混跡在人群中隨時警戒。
陸舟則是輕松邁著步子,出了宮廷側門,往大街道上走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