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場相遇都是命中注定,每一位故人都是上蒼恩德;好好經歷、慢慢珍惜,因為有些人或事,下輩子不一定再會遇見。
返回途中,嬴淵將呂不韋的所有事情,都講給了嬴政。
換來的是后者長久的沉寂,最終,才吐出這么一句話來,“將其厚葬,直系一脈,雖已自殺殆盡,但是旁支一脈,若有愿入秦為官者,厚待。”
這是嬴政能為他所做的最后一件事情了。
其實這么些年來,他對呂不韋,一直是將其視為相父。
可無論出于什么原由,謀逆是板上釘釘的事情,不容置疑!罪不可赦!
“大王,相邦身死之時,交給侯爺的那副竹簡,只怕用意,還不如表面看的那般簡單。”李斯開口。
他與嬴淵,圍繞在嬴政御輦左右兩側。
“不知客卿有何高見?”嬴政詢問。
李斯道:“臣不敢當,臣以為,相邦這樣的做法,不僅是想借這次動亂,將那些無法掌握其證據的亂臣賊子誅殺干凈,最要緊的,還是要為王上您消除一切政敵,能夠讓您在親政之后,真正意義上做到乾綱獨斷。”
“世間方法千千萬萬,可他卻走了一條最不能讓世人理解的辦法。”
頓了頓,嬴淵繼續說道:“我想客卿應該是不知咸陽城的那一夜,有多么兇險。倘若本侯身死亦或兵敗,整座咸陽城,就是他呂不韋的囊中之物了,屆時,那些跟隨他叛亂的賊子,都將是顛覆我大秦的功臣。”
李斯聞聲道:“冠軍侯此言差矣,換個角度想,這萬一是相邦留給您與王上的考題呢?”
此言一出,嬴政與嬴淵皆無言。
如果是考題的話,他們兄弟二人齊心協力交上的答卷,將是滿分。
或許呂不韋的真實想法,是覺得,如果連他這關都過不了,憑什么敢言劍指天下,鯨吞六國?
但不管怎么樣,人終歸還是死了,他們永遠也無法知曉呂不韋內心的真實想法。
對于他的死亡,嬴淵與嬴政的內心,都是比較復雜的。
尤其是后者。
相父的背叛,令他一度肝腸寸斷。
可能,只有時間,會讓他慢慢體會到呂不韋的良苦用心。
但就現在,他可沒有時間來考慮她的問題了。
秦國內部,還有很多事情,需要他親自去解決。
......
秦王政十年。
呂不韋謀反,兵敗自殺。
嬴政于雍城加冠親政。
蟄伏多年的真龍,即將騰云駕霧,翱翔九天。
親政后,數百名外客官吏以及與呂不韋親近的門客俠士等,全部被其誅殺在章臺宮外。
嬴淵在此役中,并未得到任何封賞,依舊還是大司馬,統領全**隊。
羋啟被封右相、王綰被封左相。
李斯被封長史。
蒙恬接任樊於期郎中之位。
蒙毅為內史。
趙高為丞相屬官。
其余人等,皆加官晉爵。
可王室宗親,卻只是晉爵,并未加官。
反倒是因為羋啟一躍成為大秦丞相的緣故,瞬間讓外戚的勢力水漲船高。
去年末。
楚王熊完逝世,謚號考烈王。
新王熊悍登基成為新楚王。
春申君黃歇在為考烈王奔喪途中,被其府下門客李園所殺。
熊悍派遣官吏,將黃歇全家滅門,最后嫁禍給李園,稱一切都是他所為。
春申君死前,悲痛大聲道:“悔不聽冠軍侯與朱英之言!悔不聽啊!”
黃歇府下另一門客朱英,為給春申君報仇,連夜刺殺李園,不料遭遇埋伏,身中數箭,死于非命。
至此,熊完拜李園為相,后者專政楚國,儼然要成為另外一個呂不韋。
同年四月初。
趙王偃身體每況愈下,時有危恙,為怕身死之后遭遇秦國大軍伐趙,趁嬴政剛剛親政以及呂不韋內亂一事余音未絕,當機立斷,派遣李牧,率領三十萬大軍,攻打秦關函谷。
.......
這一年,劉季二十歲,立志游歷諸國,成為一代豪俠。
李斯四十四歲,正待功成名就。
趙高二十歲,除為史。
嬴淵二十一歲,官至大司馬,戰功赫赫。
小扶蘇五歲。
......
似乎隨著呂不韋的逝世,戰國的篇章,將有新的續寫。
很多老人在這一年死去了。
他們年輕的時候,也像嬴淵他們那樣豪情萬丈,慷慨激昂。
這注定將是一個時代的落幕。
或許,呂不韋應該要為此感到高興,因為隨著他的去世,一整個舊時代,都跟隨著他陪葬了。
亦或者說,他的死,葬下了一個時代。
新時代,將伴隨著無窮無盡的戰火,煥發它應有的勃勃生機。
而嬴政,必將成為一個時代的領軍人物,無人可出其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