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相對于紡織廠的安置作用。
自行車廠、水泥廠以及農機廠則要更為復雜一些。
它們在提供足量工位的同時,自身的產品也具備有一定的目的性。
以自行車廠為例。
赤縣城說大不大,但說小也確實不小。
十六平方公里的格局,橫豎差不多四公里。
以一個成年人的腳力來說。
除非你長期戶外運動,否則要走完四公里差不多得30-45分鐘。
更別說城中還有一大堆的街道和坊巷了。
這種格局與一些七八十年代的縣城幾乎無二。
而在那個年代,自行車對華夏民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燕大出版的社會形態學書籍中,自行車甚至被冠以了‘加速社會生產力發展的重要工具’這種定義。
畢竟當人與人的距離與交流更為頻繁時。
整個社會分泌的‘信息素’便會增加,從而起到一種促進催化的作用。
或許有人會問。
這些自行車生產出來賣給誰?
答案和衣服一樣,自銷或者出口到其他城鎮。
或許自行車的價格會比衣服高一些,但遠遠稱不上天價。
當然了,這也涉及到兔子們的一項經濟促進計劃。
按照兔子們的規劃。
由于赤縣目前的狀況堪稱死水一潭,所以在最開始的第一段時間內,幸福超市將會成為填補生活物資空缺的核心主力。
但這只是一個暫時現象。
隨著華夏幣流通起來并且平民手中逐漸有閑錢后,各種個體戶就會如雨后春筍般冒出來。
比如補衣服的、補鞋的......
或者那個誰,你家有錢要蓋新房子了,需不需要瓦匠或者木匠?
又或者你家里兩人都忙著上工,我這可以代洗衣服,一件五毛錢包曬干喲。
還有一些人可能見廠房門口每天人流量大,干脆在旁邊撐起個攤,久而久之逐漸發展成一條美食街.....
這幾乎就是把華夏七十年代的路再走一遍——別說五六萬人了,華夏當初那些十幾萬人的大廠脫產化后不也是這樣走過來的嗎?
至于剩下的農機廠與化肥廠,則主要是為了生產基礎的農業器具。
例如鋤頭、刀片、畜力犁等等。
如今獸潮已過,按照魏老家主當初的說法。
赤縣城將盡快給那些流民劃分出村落用地,使其能夠恢復生產。
雖然有些土地隨著雙首牛的行過變得地力盡失。
但實驗室那邊通過熒光蛋白實驗發現,這些雙首牛所吸食‘地力’,其實就是氮磷鉀這些微量元素。
而氮、磷、鉀三種元素,正是植物需要量和收獲時帶走量較多的重要物質。
它們一旦缺失,土壤自然就沒有了肥力。
還是那句話。
修行不是神秘學,有很多東西其實是可以用科學來解釋的。
例如古代先民見到的鬼火,實際上只是燃燒著的白磷,但先民時期沒有‘化學’這個科目,便只能用概念去將其物化。
地力也是一樣的道理——土壤的成分就那么些,哪天變得沒法種菜,要么就是酸堿失衡,要么就是失去了有機養分。
所以在得知大莫界的土地,是因為失去氮磷鉀這類元素后才無法耕種后。
兔子們當即在這批物資中送來了化肥生產線。
赤縣城所處的位置正好是沖擊平原與盆地交接地帶,而平原、盆地這種地形又極為適合發展成耕地。
種地,可是兔子們的本能吶。
在兔子們的計劃中。
流民們的初始資金將通過工地與紡織廠積累,即男性務工,女性去廠內勞作。
剩下的部分人力將被分配到自行車等三座工廠中。
同時以幸福超市為核心,以華夏幣為流通貨幣,以城內原本的諸多零小商戶為基本盤,逐漸的架構起一個自產自銷同時有盈余外銷的工業體系,進而徹底讓這座城池煥發生機。
這個時間可能需要一到兩個月(也就是四到八期工資),而等這段時間結束,村落也差不多能夠劃分好了。
屆時第一批出爐的農機用具還有化肥,正好趕上了用武之地。
這便是兔子們此番的生產力提升計劃,代號.....
耒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