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之前不是開了個掃盲培訓班么?成員里就有他。
手術前他原本每天只能記下五六個漢字,現在可以輕松突破二十,不過實際運用上還有一些影響。”
說道語言的問題。
林立輕輕一拍腦門,對旁邊一招手:
“差點忘了介紹,幾位同志過來一下吧。”
聽到林立的招呼,邊上走上來了五位男女。
這五人年紀都不大,看上去文文靜靜的,渾身透著一股自信卻不張揚的氣勢。
“這五位同志分別是常前、祁久明、甘一豪、莊益萍、段子燕,都是外聯干線上的優秀翻譯官。”
林立將幾人的姓名介紹了一遍:
“這五位同志都是十天前來到的大莫界,在語言學習上極具天賦,基本都掌握了五門以上的外語。”
先前在提及吳凡此人的時候有說過。
語言天賦其實很難算的上一種語言光環,因為具備它的人其實并不少——或者說在華夏十多億人的基數下,可以尋找到的人數量很多。
其中有些怪物甚至能四天掌握一門外語,還特么是那種喉嚨里卡著一口痰的德語你敢信?(筆者親眼所見)
而這種怪物往往又經常出現在外聯干線中。
因此沒費多少工夫,大本營就篩選出了十多位語言方面的天才,并于不久前派遣到了大莫界。
畢竟目前兔子們的翻譯機,暫時還只能做到在正常語態下進行翻譯。
雖然隨著語言文本越來越多,接下來想必可以再次有所進步。
但是機器翻譯再怎么樣都還是和人力翻譯有著差距的。
這也便是大本營派遣翻譯前來大莫界的目的。
不僅如此。
程世清老師所留下的語言范本也在被加緊的優化中,再過一段時間就能對營地成員開放學習——畢竟都到大莫界了,不學學人家的語言是很難做到進一步發展的。
比起林子明在意的工程進度問題。
戴朝宏和馬寧二人作為社會學家,明顯更希望了解赤縣城如今的情況。
畢竟在他們剛離開的那會兒,營地已經開始流民收攏計劃了。
于是馬寧和戴朝宏相視一樣,由馬寧問道:
“林隊,這段時辰赤縣城內發展的如何了?”
林立聞言,拍了拍施澤鴻的肩膀:
“赤縣城中的事項都是由施主任負責的,這點就由他來解釋吧。”
施澤鴻先是朝馬寧客氣的點點頭,畢竟他待在營地內的時間不多,與眾人的交情也沒那么熟稔:
“諸位,此番我們一共收攏了一萬七千多名的流民,目前赤縣城內的總人口數量已經突破了三萬這個門檻。
這部分流民暫時被安排在了赤縣城外,也就是由簡易房和救災帳篷組成的臨時安置點。
三十多個小時前,我們的幾條流水線已經全部調試完畢。
如果不出意外的話,這時候魏府的大管家魏連章應該就在城中開展募工。
除此以外。
我們其他的一些計劃也將開始實施,盡快將赤縣城打造成一個手工業小城,然后開始向周圍輻射。
畢竟現在這種一直全套依靠咱們供給的模式短時間內沒什么問題,但時間一長,整個赤縣城就會失去自我造血的能力。
我們需要的是一個有活力、健康的赤縣城,而不是一只只會趴在我們身上吸血的米蟲。”
施澤鴻最后的一段話語氣有些重,但這也確實是兔子們的真實想法。
赤縣城是魏思明他們留下的產業,只有將其賦予與眾不同的生機,才能更好的慰藉那些穿越者的在天之靈。
了解完赤縣城的發展,林子明忽然眉頭一皺。
他下意識的朝四處看了看,總覺得哪些地方似乎有些違和。
過了一會兒,他忽然意識到了什么,對林立問道:
“林隊,發電廠投入使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