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圍還有一大群不同職能的科研人員在忙碌著。
眼見林立等人到來,先一步乘坐武直十趕到現場的王薔快速走上前,說道:
“報告林隊,我們已經對妖獸遺骸進行了檢測,無論是從外觀還是基因上都可以判斷是未入階的黑風蛇。
其中最長的一條黑風蛇肛吻長4.76米,最短一的條才兩米七,在大莫界屬于炮灰中的炮灰。”
林立凝視了一番臟亂的現場。
開礦級別的定時炸藥在威力上要比姚榮他們當初投擲的那組定向爆破炸藥強力的多,最遠的遺骸甚至被震飛到了二十米外。
地面滿是坑坑洼洼,看上去跟寧王的臉似的。
不過血肉模糊的黑風蛇遺骸并沒有令林立覺得不適,隨后他忽然想到了什么,對王薔問道:
“對了,費處長的那臺記錄儀呢?畫面解析出來了嗎?”
此前費裘雖然極富預知性或者說前瞻性的將記錄儀掛到了一旁的樹木枝干上。
但由于某些未知且特殊的信號干擾,記錄儀幾乎沒有拍攝下什么畫面,全是馬賽克般的雪花。
王薔聞言搖了搖頭,說道:
“信息工程小組那邊還在解析,目前還是沒什么進度。”
幾人說話間,同樣是先一步抵達的潘建偉院士走了過來。
眼見他的神情有些微妙,林立心知對方多半有了什么結果,連忙問道:
“潘院士,物理小組有什么發現嗎?”
潘院士遲疑了幾秒鐘,點點頭:
“我們檢測到了能量波動的殘余,尤其是散射能量的譜圖區域,可以確定這是一次標準的空間傳態行為。”
眾所周知。
利用一特定能量的電子束施加于待測的區域上,然后接收非彈性散射——也就是有能量損失的電子,就可以進行微觀領域的能量檢測,并且繪制出一個標準的損失譜圖。
而電子能量損失譜一般有三個區,即零損失區、低能損失區和高能損失區。
高能損失區的能量損失大于50eV,所含的信息主要是來自入射電子與試祥原子內殼層電子的非彈性散射。
高能損失部分主要有吸收邊、能量損失近邊結構和擴展能量損失精細結構——也就是ELNES和EX-ELFS。
吸收邊対應始端是內殼層電子能量和費米能之差,也就是內殼層電子電離所需要的能量值。
此前無數次提及過。
大莫界是一個標準的世界,所以一定會遵守能量守恒,這是一個世界能夠正常運行的最基礎法則。
所以只要對標目標區域的電子能量損失圖譜,就能確定這塊區域是否發生過高能事件。
若是達到了光子態的量級,說明出現了空間傳送——這個理論在本土同樣適用,只是沒有實踐的機會而已。
這是一個非常好理解的概念,也是兔子們在大莫界驗證空間傳態是否發生的核心技術。
如今潘院士能肯定這處區域確實出現了空間傳態的動量缺失,也算對費裘的說法有了理論的支持。
倒不是說林立等人不相信費裘,而是因為這個事件的性質實在是太敏感了。
林立他們作為和費裘打過交道并且離現場很近的人自然不會懷疑,但是要形成一份具體的文件匯報上去,那么肯定要有相關技術支撐才更有說服力。
隨后林立看向潘建偉,問道:
“潘院士,你有什么看法嗎?”
潘建偉是位非常謹慎的學者,特別是他深知以自己在相關領域的成就與權威,任何猜測都可能導致營地在未名狀態下的決策傾向。
考慮到最關鍵的某個環節還沒有出結果,所以他下意識的便想將自己的某個猜測暫時壓著不談。
結果還沒等他開口,便聽到信息小組的組長於修鴻急匆匆的跑了過來:
“報告,記錄儀的部分畫面解析出來了!”
聽到這話,林立還沒反應過來呢,便被潘建偉一把拉起:
“快,我們去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