耕田邊上,包括田寶成在內的所有人,此時都一臉驚訝的看著面前的情景:
一位工人模樣的男子正坐在一臺有些奇怪的器械上,像是一位法器的操控者。
這臺器械大約有一位成年人那么高,底下有四個**,后面的**足足比前面的大一圈。
前后兩端則有許多圓形的刀片。
只見此時此刻,這位工人正駕馭著這臺“法器”,快速的在田間移動。
法器每每“嘟嘟嘟”的掠過地面,便會將田間干硬的土塊破裂開來,露出其下深色的壤心。
在場眾人能被選出當任近萬農民的代表,自然都是種過田的好手,對耕地有著相當豐富的經驗。
他們雖然看不懂那個器械到底是個什么來頭,卻能從結果上判斷出此人正在做的事。
答案很簡單,就兩個字:
松土。
從生物學角度上來說,土壤時間長了容易結塊,這樣就降低了作物根的透氣性,如同把根密閉起來了一樣。
如果在此時對土地進行耕松,便可以使土壤顆粒之間的空隙加大,空氣就容易進去。
這樣增加了根細胞的呼吸,從而能夠加強蒸騰作用。
而從耕作經驗上來說,松土最直觀的便是方便作物成長。
畢竟越窄的東西就越難插進去嘛。
因此一直以來,松土在耕種作業中都是極其重要的一個環節,說是耕種的命基也不為過。
在大莫界。
大多數修行者耕種小型靈田的時候,經常會利用一些符箓協助,或者安排侍童進行耕作,總之不會自己動手。
像一些比較大的家族,則可能發布族中任務,讓那些五靈根的旁系族員負責松土事宜。
至于尋常人的方法就很單一了。
條件好點的能借助耕牛松土,條件差點的只能親自下地全程人力勞作。
有些時候辛苦好半天,才松了半畝地不到。
不知道多少人的肩周炎和腰椎疾病就是這樣操勞出來的。
而此時此刻....
田寶成等人見到的這臺器械,效率卻至少是尋常人力耕松的三五十倍!
短短一眨眼的功夫。
一條二十多米長、三四米寬的土地,便被這臺器械松翻的妥妥當當。
饒是曾經見過旋耕機的田寶成,此時再看到這幅情景依舊有些驚訝。
畢竟這次的旋耕機比當初他見到的還要先進一些,效率高了至少一半——畢竟當初他所見到的是調試用的實驗機,屬于最普通的那種。
而在田寶成的身邊,依舊是那位詢問田地方位的瘦小男子,此時正目無焦距的看著田間,喃喃的說道:
“娘嘞,這么快的速度,每天該能耕多少地啊......”
隨后瘦小男子想到了什么,轉過頭對施音問道:
“姑娘,這法器一次能松多少的田?它耗靈石嗎?”
瘦小男子沒有問這臺機器是不是給農民們用的這種傻問題,在場的這些代表雖然見識有限,但他們并不缺心眼兒。
這種器械能出現在演示區域,很明顯就是為他們準備的。
因此最關鍵的不是歸屬權問題,而是這種器械費用如何。
要是它需要較多靈石,那么只能另行打算。
但如果它的價格不高,那么一家或者幾家人咬咬牙湊點錢搞上一臺,耕種起來效率便能夠提升大幾十倍。
而效率一提高,便代表著能賺更多的錢。
如今赤縣城內收攏流民的整個動作所有人都看在眼里,甚至于他們當中很多人便是親歷者,因此這些農民代表們很清楚如今赤縣城內糧食的需求量有多大。
哪怕有一家幸福超市在那邊,米糧也依舊有著廣闊的市場,出多少糧都不愁賣。
所以如果在可承受的范圍內支出一些資金,那么也不是不能接受。
農民們或許搞不懂什么叫前期沉降成本,但這種簡單的道理還是不難明白的。
聽到瘦小男子的詢問,施音輕輕看了他一眼,回答道:
“這位老鄉,首先呢,這臺機器不是法器,它叫做旋耕機,不需要花費靈石,只會耗油。
一臺旋耕機,每天能松30-50畝左右的地。
對于旋耕機的使用權,目前我們提供兩種方案。
一種是直接購買,價格在一萬五華夏幣左右,一手交錢一手交貨。
還有一種則是租賃模式,十二個時辰起租,價格差不多是每十二個時辰二十塊華夏幣吧,每天的油錢差不多和租價等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