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塊坑口內四五十厘米深的石頭,被他輕輕的掰了下來。
隨后雷文俊將手抽出,打量了一番這塊石頭,旋即皺起了眉頭,說道:
“不對勁...這石頭和洞口以及山洞內的巖石不一樣,完全不一樣。”
林子明看著他,問道:
“怎么說?”
雷文俊先是指了指洞口和洞頂,所指之處都是標準的褐色巖石,只聽他道:
“山洞內部和洞口的巖石是常見的千枚巖和玄武巖,外表略微帶著一些片麻巖——這是在本土和大莫界都很常見的巖石,是由于氧氣含量和星球引力演化出的常規品種。”
接著他又將手中的石頭展示到了林子明面前,指著上面的凸點道:
“但是這塊石頭卻不一樣,它有點像是超基性侵入巖。
林上校,你看到它上面的晶粒狀結構塊狀構造了沒?
這說明它的金屬含量非常的高,不是鐵就是鎂。
而這塊區域我在來的時候就看過了,屬于標準的斜散地勢,不可能有金屬礦脈存在。”
林子明看著他,若有所思:
“那雷所長,你的意思是......它是被人放置在這里的?甚至干脆就是人造的?”
雷文俊沉默了一會兒,搖搖頭:
“不好說,只能說有這可能,畢竟才一塊樣本而已。
大莫界神秘莫測,有什么超乎我們觀念的地質構造也說不定。”
隨后他看向助手馮玉華,問道:
“玉華,測距儀準備好了嗎?”
馮玉華飛快的點點頭,答道:
“雷所,數據和傾角都調試完畢了。”
這次雷文俊他們帶來的是一臺超遠型激光測距器,效果比林子明的那臺強了四倍不止。
這臺測距儀可以說是目前除了天文設備外測量距離最遠的設備——天文設備那種原理完全不一樣,沒法比較。
這臺探測器的定位,其實就是極端條件下的超遠距離探測。
畢竟大莫界和本土不一樣,白晝過去后就是168小時的黑夜,沒有一些強效設備是沒法在野外正常工作的。
甚至于指揮部最開始準備這臺機器的時候,考慮到的可能用途之一,便是‘對未知坑洞進行深度探測’。
畢竟野外的探測難歸難,但理論上的項目其實也就那幾種,用窮舉法都能列出來。
按照最初的設計。
在正常情況下,這臺設備可以探查到100公里的范圍。
也就是差不多是崇明島到松江短一點點兒。
隨后林子明又確認了帶來的發電機足夠支持探測器的最大功率,便對雷文俊說道:
“雷所長,開始吧。”
雷文俊此時已經站到了主控臺邊,聞言點點頭,對馮玉華道:
“玉華,開機!”
馮玉華的雙手再次在鍵盤上敲出了殘影,同時最少道:
“測量傾角7.29°,輸出功率500毫瓦起增,紅文拉到最左,開始!”
下一秒。
這臺激光測距儀收到指令,瞬息發出了一道細微的紅光。
咻——
光的速度大家都知道,每秒公里。
而這臺設備極限功率下的照射距離是100公里,也就是說從發出到激光達到極限,只需要一眨眼都不到的時間。
然而令所有人背后一涼的是.....
數秒鐘后,屏幕上顯示的依舊是一片空白。
也就是說這個洞口的深度超過了80公里,即80000米。
雷文俊的目光緊緊的盯著屏幕,過了一會兒,他忽然說道:
“玉華,準備繩索,我要下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