給他這個保證提供強有力佐證的,是自那以后宜昌衛星發射中心的43次北斗衛星,沒有一顆被破解任何一顆代碼。
高杏欣的失敗便是在09年2月份的某顆北斗上開始的,當時匯聚了頂尖科研人員、代號axe的小組在破解13天后宣告失敗,原地解散。
...........
視線再回歸發射現場。
這次探測器的發射地點定在了山崖下方的一處開闊平地,發射架的面積不過50平米左右。
十萬米的高度甚至不需要用到快舟那種運載火箭,兩米多的助推器就能完全搞定了——如果需要快舟的話,發射點就不可能安排在青城山了。
本次發射任務王華親自坐鎮操作臺,發號施令。
五分鐘后,一切準備就緒。
“倒計時三個數,三、二、一,發射!”
轟隆隆——
執行三萬、五萬以及十萬米高度的助推器依次升空,飛速消失不見。
剩下的三千、一萬米高度,則只需要直升機協助就行了。
直18魔改后的最大飛行高度可以達到9000米,剩下一千米讓探測器自己飛行簡直不用太輕松。
白色的助推器帶著探測器逐漸消失在空中,而地面的主控臺上則實時精細的著記錄著它們的位置:
“助推器已達到三萬米高度,探測器脫離成功,高位氣壓1.17千帕,溫度零下設備正常,拓展平臺展開完畢,已收到實時動態信號!”
“助推器已達到五萬米高度,探測器脫離成功......”
“直升機已達到三千米區域,成功放飛探測器!”
“十萬米高度.....”
最后傳來的是一萬米區域的消息:
“探測器已自能升空至一萬米高空,高位氣壓26.4千帕,溫度零下設備正常,拓展平臺展開完畢,已收到實時動態信號!”
看著主控臺上顯示的五個區域十五條總線,王華和李百安等人同時松了口氣。
如今近地區域能上的科技手段都已經全部用上了,剩下的就看天宮具體出現的位置了。
趁著還有一些時間,林子明隨意找了個話頭,對李百安問道:
“李院士,您覺得天宮出現在哪里的可能性比較大?臨近空間還是異空間?”
李百安認真思索了一番,說道:
“我個人認為異空間的可能性比較大。”
林子明好奇道:
“為什么?”
李百安看了眼天空,目光仿佛像穿透云層鎖定天宮:
“因為我認為以張道陵的能力,做不到將一座天宮給固定在天上兩千多年。
除非青城山的記載有誤,那座‘地宮’并不是出自他手,而是前人留下的遺澤。”
張道陵,原名張陵。
他是東漢豐縣人,也是五斗米道的創始人,因而得名張天師。
他出生于漢光武建武十年,也就是公元三十多年,傳聞122歲羽化。
如今在確定了青城山中存在有能夠逸散出靈氣和y粒子的‘天宮’后。
兔子們基本上能肯定這位張天師的確是個修行者,在古代背景下無疑稱得上一句“天師”。
但另一方面。
公元三十多年距今雖然已經非常久遠,足足接近兩千年。
但兔子們可以肯定,那個時間段華夏是絕對不存在靈氣的——或者說不存在大規模的靈氣環境。
畢竟如今考古得出的東漢文獻多如牛毛,但正史記載仙人的卻又少之又少,絕大多數都是常人記載。
況且真要是那樣的話,漢末的三國就不是普通亂世了。
而應該稱之為《神話版三國》,呂布一拳能打碎虎牢關的那種,順便還能給董卓的墳前種上一株荒草。
因此不出意外的話,漢末存在靈氣的區域定然極少。
張道陵的情況多半有點像現在都市修仙小說的主角,屬于那個時代就他一位、頂多頂多少數幾位修行者存世。
他或許是得到了某種傳承,又或者是發現了某些福地,從而踏上的修行之路。
考慮到本土貧乏的靈氣環境,以及張道陵的死亡年限。
兔子們估計,這位張天師的境界大概率在結丹上下浮動。
當然了。
這僅僅是個猜測。
因為如今隨著天宮的發現,本土的謎團說實話不比大莫界少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