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凡先是看了眼頭頂的氣旋,此時氣旋已經被破開了一個黑乎乎的洞口。
隨后他是個看著藥方抓藥的新手醫師似的,一件件的將設備往入口里投放著:
“Q1先開左邊啟動端,黃燈亮了以后再按藍色按鈕.......”
十多分鐘后,各種設備被成功送進了天宮。
完事后的魏凡沒離開,而是提溜著一個小型基站,在入口處做起了人力中繼。
而另一邊。
諸多設備在被送進天宮的第一時間,便開始了信息收集。
最先傳來反饋的是溫感設備。
這套設備配備有強激光和聲波測距系統,在海底或者沙塵情況下都能正常運行。
因此在啟動后半分鐘不到,它便將天宮的極限距離給探測了出來。
當然了,結果肯定不是直線。
但在初步判斷天宮面積方面,幾度仰角的誤差基本上可以忽略。
直升機艙內,李百安正緊緊的盯著屏幕上的信息:
“高度137.7米,以落地點為東側。
其余三向的距離分別是4136.9米、1928.3米、1900米整。
另外還有二十多個不同方位的測量數據,信息足夠進行模型擬真了。
也就是說.....
天宮類似一個底座是正方形、高度略低的扁矮長方體空間?”
一旁的潘院士點點頭,補充道:
“也有可能是其他略微凸起或者凹陷的不規則形狀,但總體上不會有太大偏差。”
李百安想了想,對趙志明道:
“小趙,控制一臺設備去最近的空間邊界,看看那是什么樣的情況。”
空間邊界,這也是個一直以來很有爭議的話題。
目前對于空間邊界的討論大多是圍繞著宇宙進行的,也就是宇宙是否有邊界。
目前我們不知道空間是否有界限,但是我們所能觀測到的空間是有邊界的,也就是可觀測宇宙。
這一條結論是建立在時間有開始的基礎之上,且實際觀測與理論推測結果相符。
至于觀測外的宇宙,可能有限,也可能無限。
但光錐外的事情,和我們互不干涉。
值得一提的是,并沒有任何證據顯示我們所在宇宙的位置是特殊的。
站在任何地點觀測到的宇宙,和我們看到的應當是相似的。
即觀測外的宇宙和可觀測宇宙一致,三維上不存在“空間邊界“。
目前普遍的看法是,整個宇宙的大小分3種情況:
正曲率、無曲率、負曲率。
這幾種模型可以通過測量測地線的曲度來推導,類似于在地面畫三角形測量內角和。
然而宇宙尺度實在太大,目前的精度還不足以探測的到。
所以這個問題很多時候談著談著就會轉到宗教或者哲學上,各種看法參差不齊。
例如有些人動不動就給你一句:
“凡所有相皆是虛妄,空間也一樣是虛幻的,也就不存在內外了。”
于是乎,物理討論就歪樓成論道了。
這種話有的時候看的你真的是血壓驟升,恨不得對著他的光頭來一拳。
而實際上。
空間的問題說白了很簡單。
數學上的空間無限是個命題問題,取決于定義。
物理上的空間無限是個實證問題,取決于人類的能力。
原先人類的能力有限,因此別說宇宙了,連獨立空間都沒發現過。
所以撕逼很多,并且很多撕逼都是發生在頂尖的科學家之間。
例如星際穿越的科學顧問基普索恩,就曾經因為和人撕逼,最后一怒之下在70歲高齡時ntr了對方。
咳咳......
總而言之。
如今兔子們發現了天宮空間。
便代表著某種意義上,本土對于空間的理解將會得到一個巨大的提升。
不過采樣設備的行進還需要時間,其余的器械也同樣在啟動中。
因此李百安和潘院士便借機閑聊了起來:
“占地接近二十平方公里的空間,還漂浮在空中......
小潘,你說這究竟是天然形成的,還是人力開鑿出來的?”
...........
.........
注:
月末求月票啊啊啊啊啊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