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種行為在本土其實很常見,古代的各種商會便是這種情況。
不過到了現代,這種行為有了一個相對正式的稱呼:
募股。
當然了。
這里指的是合法的行為,私募啥的有風險,咱們是不支持的。
本土新歷后第一個股份制企業,是1983年7月成立的窗口市寶安縣聯合投資公司。
而在那之后的1984年,則被稱之為“本土企業元年”。
那一年誕生了后來的很多大牌:
海爾集團、萬科、德力西、TCL、健力寶等等......
哦對了。
還有一個白眼狼,漂亮國的良心想。
因此在普通人看來,赤縣城內或許只是多了幾個膽大的商人而已。
但在施澤鴻他們的眼中,看到的卻是民營經濟的苗子!
其實在很早很早的時候,兔子們就做出了要盤活赤縣城的經濟方針。
并且在過去的一段時間里,也一直在朝這個方向努力。
例如引入工廠、引導餐飲行業等等......
這些行為雖然有效,但都離不開兔子們的宏觀調控。
從概念角度上來說屬于輸血環節。
想要一個城池真正的煥發生機,單純的輸血是不夠的,必須要能夠造血。
而眼下那些平民的行為......
正是在造血!
實話實說。
在了解到相關情況后,施澤鴻立刻那些舉報者帶來的郁悶給拋到了腦后。
他的心情就像是本土那些養螞蟻的愛好者,見到自家蟻后生出了卵一般。
激動的時候又生恐稍一用力,將那些初生的希望給攪沒了。
林立顯然也意識到了這點,問道:
“施主任,那幾位平民的品行如何?
他們是單純的準備將房產擠壓在手里,等到高價的時候拋售一波。
還是有心想做一些生意?”
施澤鴻又從公文包里取出了幾份檔案袋,開啟牛皮封,從中抽出了幾張復印的檔案:
“林隊,這批人一共有十二個人,領頭的叫做喻炳富。
我看過他的檔案,此人確實有幾分本事。
他并不是赤縣城土生土長的人,而是在十多年前從另一座城池逃難來的,原先的職業是個賬房。
后來他經過打拼,硬生生從一位流民成為了擁有戶籍的本地人。
并且過程非常干凈,沒有什么污點。
根據我們的調查,喻炳富他們似乎準備做個牙行。”
林立聞言一愣:
“牙行?”
牙行,是本土古代和近代從事貿易中介的商業組織。
先秦及漢代,貿易中介人被稱駔、駔儈。
等到了唐五代就開始稱為牙、牙郎、牙儈,宋元明清又有引領百姓、經紀、行老之稱,一般稱之為牙人。
到了明代嘉靖時,牙人正式開始稱行,1523制定的市場法中是首次提及了“牙行”一說。
也就是說。
那位名叫喻炳富的平民,準備做的是中介事宜。
這時,施澤鴻又出聲了:
“我曾經和幾位專家交談過,他們也認為牙行其實是個非常不錯的商業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