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收集劫云的相關信息。
當然了。
作戰部沒指望它能夠堅挺多久,只要能夠正常運行個幾秒鐘,便能算功德圓滿了。
微觀領域就這樣,哪怕只有0.001秒,都能給你截下不少的信息。
負責這次發射任務的也是一位赫赫有名的院士,名叫黃埔東來——別誤會,他不姓黃埔,而是姓黃,名埔東來。(現實有個類似的例子,也是位院士,很有意思)
黃埔東來供職于遼東高能物理研究院,算是東北那塊區域的物理權威。
與當初負責青城山項目的李百安一樣,都是原先有重要任務在身的專家。
這次為了能夠準確分析測量雷劫的相關屬性,黃埔東來便被緊急征調到了大莫界。
八架脈沖勢能探測器在被安放就位后。
黃埔東來帶著助手最后檢查了一番,隨后大手一揮:
“發射!”
咔嚓——
隨著發射按鈕的按下,簡易起落架的擋板緩緩開啟。
嗡嗡嗡——
八臺設備發出了低沉而又密集的啟動聲,接著緩緩升空。
考慮到推進器發射可能出現一些不可控的意外,這次指揮部選擇的是自升空的操作模式。
這幾臺探測器不需要承擔返航任務,因此一些部位和能源被調試成了更適合升空的結構,也就是說不需要考慮工損。
了解兔子們的都知道。
一旦某個東西不需要考慮到重復使用、能源消耗而只需要極限功率的情況時。
兔子們完全可以把一臺五菱宏光給你魔改成初號機。
這幾臺探測器就是這么個情況。
只見在某種能源驅動的引導下,這些探測器展現出了與外形截然不同的靈敏度。
短短片刻不到。
八臺設備便飛到了五千米的高空上。
然而就在它們準備繼續上升時。
“嘭——”
隨著一簇火光閃起。
其中一臺設備忽然莫名爆裂開來,沒有采錄到任何信息。
黃埔東來面色不變,繼續看著操作臺。
六千七百米高度,第二臺設備炸開。
八千三百米高度,第三臺設備炸開。
.......
當高度來到一萬一千米,距離云層只有一千米高度不到時。
高空中只剩下了三臺設備。
嗡嗡嗡——
毫無情感與意識的設備繼續升空,對前方的危險絲毫不感懼怕。
八百米.....
五百米.....
三百米....
當距離劫云只有一百米不到時,三架探測器的某個區域同時彈出了另一個小型設備。
它們叫做空間電場儀。
電場探測儀顧名思義,就是用來探測和收集電場信息的,也是衛星進行高精度電場探測的關鍵載荷,
這次兔子們使用的是來自金陵信息工程學院的NUIST型電場儀,屬于場磨式電場儀的一種。
類似的設備國外也有不少,例如AMEO340、CS110等等。
不過后者一般比較多的被用在空間地面電場中就是了。
三臺被魔改后的空間電場儀飛速彈射,其自身與后面的脈沖勢能探測器、地面操作臺形成了一個很短暫的***信息遞進結構。
在四秒不到的時間里,空間電場儀與脈沖勢能探測器齊齊向前飛進。
最后重重嵌入云中,然后.....
便被一股超高能級的能量湮滅成灰。
不過在它們消失之前,幾道數據便被傳回了地面。
地面上。
死死盯著操作臺的黃埔東來瞳孔驟縮:
“這....這怎么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