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根微米級別的采樣針被王薔操控著,像是蚊子的口器一般輕輕的‘叮’了一口白色物質。
這根采樣針所采錄的樣本體積不大,只有十分之一米粒大小。
光線條件不佳的情況下,肉眼都不一定分辨的出來。
但對于現有的科技水準來說,采集這么點樣本,基本上和采集了一塊肉沒兩樣。
提取出的白色物質很快被放置到了一個收容皿里,同時微距攝像頭將它的影像同步投屏到了顯示器上。
考慮到曾谷成提出的蟲卵說法,王薔首先檢測自然是蛋白質。
在初中課本里曾經提過。
檢測蛋白質一般用的是雙縮脲試劑,
因為蛋白質的肽鍵在堿性溶液中能與Cu2+絡合,型成紫紅色的化合物。
不過這種方式屬于宏觀驗證,需要比較多的樣本進行對比。
并且有些時候可能出現誤差。
因此王薔選擇的是另一種方式:
Pull-down靶蛋白質譜鑒定。
Pull-down主要利用高度純化且富集的誘餌蛋白,去捕獲在細胞中相互作用較弱或豐度低的靶蛋白。
這也是目前效率前幾的一種堅定方式。
而且它不但能鑒定蛋白質,還能同步分析生物鹽之類的含量。
另外Pull-down技術看起來非常精尖,但實際上它的效率快的和驗孕棒似的。
前后沒兩分鐘就有了結果。
只見王薔的聲音緩緩從指揮臺上的擴音器里傳來:
“老師,目標樣本中蛋白質含量不高,生物鹽含量極少,基本上可以排除是碳基生物卵的可能性。”
這個結果在林立的預料之中,因此他很快繼續傳達下了指令:
“很好,進行下一步研究,直接解析這個物質的成分含量。”
“明白!”
王薔繼續將樣本傳給了任永存,進行到了下一個階段的檢測。
作為一個吃貨大國。
兔子們對于脂類物質的檢測手段非常豐富并且精確,也就霓虹能和咱們掰掰腕子了。
因此與Pull-down一樣。
前后不過半個小時,王薔她們便有了全新的結果。
隨后王薔帶著報告回到了指揮臺,將其遞給林立:
“老師,結果出來了。”
林立接過報告看了幾眼,眉頭頓時擰了起來:
“白色物質的甘油三酯、游離膽固醇、乙酰輔酶A羧化酶指數和普通動物油脂相差不大。
只是其中有很多固化的小顆粒?”
王薔輕輕點了點頭,語氣有些凝重:
“這種顆粒的體型要比納米脂肪還小點,而且很奇怪的是.......
我們的質譜儀沒法檢測出它的任何成分。”
林立奇怪的看了她一眼,輕咦一聲:
“為什么?
詳細成分解析不出來可以理解,其實本土也有不少東西至今搞不懂它們的詳細成分是什么。
但一個固態顆粒,不至于連一丁點兒基礎成分都檢測不出來吧?”
正如林立所說。
未知物質這種概念不僅存在于大莫界,其實在本土也普遍存在。
比如很典型的十二基琥珀酰亞胺。
在2013年之前,這玩意就是屬于一種標準的可以發現但無法完全解析的化合物,只能確定它有哌啶基。
又比如光孕婦的臍帶里頭,目前便有不下于四十種不明全貌的物質。
但哪怕是再難解析的物質,只要它是固體。
那么現有的科技水平多少還是能檢測到一些信息的。
比如在陰離子噴射時的化學特征。
又比如基礎的素譜等等。
因此嚴格意義上來說。
當一個化合物質被發現時,它并不是完全未知的。
無外乎解析度是99%還是9.9%罷了。
面對林立的疑問。
王薔嘆息一聲,有些沮喪的說道:
“老師,您說的意思我明白。
理論上來說,我們肉眼能看到的物體,便代表它會反射光。
會反光,技術上就可以采集光譜進行解析。
但很奇怪的是,這種顆粒的光譜卻無法測定。
同時我們肉眼可以通過顯微鏡觀測到這些顆粒,微波探測也能檢測到明顯的表面凸起。
但當我們使用微針去采樣的時候,戳到的卻是一片空白。
另外各類離子、粒子還有射線我們都嘗試過了,結果.....
依舊拿它沒有辦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