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分鐘后。
楊添文提著個小箱子,緩步走上了解剖臺。
當然了。
楊添文面前的說是解剖臺,其實就是個巨大的無菌平板。
站在平板面前,楊添文的體型還不到蜈蚣長度的十分之一。
一切準備就緒后。
解剖正式開啟。
三階初期妖獸的體表防御不算特別難破開,小連子山那頭虎妖的腦殼如今都被挖成蜂窩煤了。
在通過符箓增持的揭破刀下,蜈蚣的外骨骼很快便被切開。
隨著外骨骼的破裂。
一團棕黃色的血肉立時出現在了他面前。
楊添文試著戳了戳,發現特制的實驗刀具居然輕易無法切入其中。
很明顯。
這塊血肉的密度非常高。
隨后楊添文用了些力氣,將血肉切下來一小段,交給羅峰:
“小羅,你拿去檢測一下具體的物質含量,特別是蛋白質和脂肪的數值。”
曾經吃過烤蜈蚣的朋友應該知道。
蜈蚣的肉質很軟,味道微苦但聞起來很香。
這是因為蜈蚣是節肢動物,沒有脊椎,體內主要是蛋白質、氨基酸、脂肪酸、以及其他微量元素等等。
目前對于蜈蚣中蛋白質的含量測定大多是基于凱氏定氮法,不需要太久時間就能得出結果。
因此就在楊添文繼續開始解剖十五分鐘不到,羅峰便將一份報告結果帶了過來:
“楊老,血肉樣本的解析結果出來了!”
楊添文放下刀具,問道:
“結果如何?”
“3.2%的脂肪,21.32%的蛋白質,剩下的都是雞肉。”
楊添文輕咦一聲:
“這么多的肌肉纖維?它橫紋肌系統怎么控制?”
眾所周知。
作為唇足類的蜈蚣,其肌肉系統起源于胚胎早期的中胚層,是由橫紋肌組成的系統。
蜈蚣的肌纖維成束狀,肌肉束的端點固著在幾丁質內壁的固著點上,成大系列的肌序。
以此在神經纖維的支配下,可以作各種比較復雜的運動。
但一般來說。
蜈蚣的肌肉多出現于足部附近,楊添文他們所切的卻是在蜈蚣背部。
這塊區域中一般都是以蛋白質為主。
有的時候40%,有的時候50%,甚至可能超過65%。
抱著這股疑慮,楊添文繼續解剖了下去。
“上咽構成口腔的頂蓋,一般來說在反轉過去的上唇和上咽之間有一個橫咽頭板.....看到了嗎,果然有這結構。”
“這里是蜈蚣的前腸小羅,你記錄一下,蜈蚣的內壁有許多橫紋肌,內壁表面具有波紋狀的縱褶,初步判斷內部有砂囊的作用......”
“這腹主動脈.....”
“這是....哦,這應該是馬爾皮基氏管,類似人類的皮燕子......”
楊添文一邊解剖,一邊則在做著解析,畢竟這種機會著實不太多。
然而就當他的那把特制手術刀來到食道下神經節后面的時候。
刀尖卻碰到了一個硬物。
楊添文手上使了幾分力,發現依舊切不斷這個物體。
于是他停下了教學,皺眉思索了幾秒鐘。
接著把刀一撇。
像是拉鏈一般橫著將那塊神經節切開。
結果......
一根約莫拳頭粗細,通體白色的骨頭出現在了他的面前。
從這根骨頭所在的位置上來看,它似乎是一根......
“脊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