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模型判斷。
這些風應該是通過棺蓋的縫隙溢出的,再通過分子平均動能的差異升降、然后與盡頭撞擊折射。
最后形成了洞內風。”
“那么入口呢?”
王薔的眉頭頓時皺了起來:
“洞口肉眼難以辨明,應該和冰棺的擬態特性有關。
目前我們檢測到的出風口有七處,分布在一個直徑一米左右的圓內。
不過每處出風口的大小要比我們預計的小一點,大概三四厘米左右,很明顯是進不了人的。”
聽到王薔的這番話,林立的腦海中忽然浮現出了一股既視感:
“等等,這不就有些類似青城山天宮嗎?”
潘院士此時正好走到了他身邊,聞言立刻道:
“是有些相似,不過兩者性質可能不太一樣。
青城山天宮是因為年代久遠出現的靈氣和y粒子外泄,說直白點就是封印的保質期到頭了。
而冰棺入口嘛
我個人更傾向于是正在發生著‘自愈’。”
學過物理的朋友應該知道。
空間有張力。
這種張力既可能讓它擴張,也可能讓它自我補全,具體要取決于是在內部還是外部。
就像一桶水,你把桶身去除消失,水就會四散。
而如果你在水中用手指戳了個洞,等你手拿開后洞就會被填滿。
冰棺洞口便是后面這種情況當然了,較真的話肯定沒這么簡單,但概念上也差不了多少。
只不過冰棺中這部分缺失的能量很大,空間自我愈合需要的速度又很慢,因此需要的時間很長。
漫長的歲月過去。
空間入口便形成了如今這種肉眼不可見、但依舊有氣流流出的情況。
隨后林立想了想,問道:
“那么潘院士,那么現在要上Xi重子與特殊光子的等離子漿嗎?
就像當初破開青城山天宮那樣?”
潘院士看了眼不遠處的冰棺,摸了摸自己有些稀疏的頭頂,說道:
“這個先不急,咱們可以先用粒子成像設備探進去看看情況。”
粒子成像設備。
這是由楊ZN老先生提出過的原理、配合一種破譯后符箓制作的新科技。
當初在青城山天宮的時候便出現過,還起到了大作用。
整套設備的通訊粒子使用的高密Ω重子,信道粒子是鈹離子。
二者相結合,從而達到一種攝像機+線纜的作用。
至于林立提到的Xi重子與特殊光子的等離子漿,則是當初爆破殘損空間的材料。
還是那句話。
目前兔子們肯定做不到單獨開辟空間,但對存在一定縫隙的空間進行爆破還是不難的,定點灌能量就行了。
不過比起當初的手段局限被動,兔子們如今則要從容的多。
既可以選擇直接爆破,也可以選擇先用成像設備進行探索。
同時隨著技術的更新進步。
眼下潘院士團隊能架設的信道長度,也從八百米提高到了三千米。
潘院士的建議相對比較穩妥,很符合兔子們的一貫作風,因此很快便得到了眾人的一致同意。
半個小時后。
一臺離子信道儀準備并且調試完畢。
隨后在潘院士親自操作之下。
離子信道被鋪設進了那處肉眼難辨的空間入口。
與當初青城山天宮的信道架設相比,這次的操作除了距離升級外,難度方面也要低上許多:
當初青城山天宮像是個蜂窩煤,靈氣只能通過小縫隙出入。
而冰棺能夠吹出五級到六級之間的風,洞口顯然是要大上許多的。
畢竟老司機都懂,越松越好進嘛。
因此沒多久。
粒子成像設備便采集回了一些畫面:
這是一處看不見盡頭的空間,四周有著低矮不一的山峰。
但無論是高山還是矮峰,無一不是草木枯敗,荒無人煙。
整處空間一片灰暗,與青城山天宮一般,滿是殘垣斷壁。
除此以外。
地面還可以看到不少動物的骨架。
或者說
狐貍的骨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