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孫敖沒有解釋,而是問了一個看似牛頭不對馬嘴的問題:
“韓說,汝對匡人有何看法?”
“匡人?”
韓說一愣,回憶著那個在東郡見過的身影,沉吟片刻,回答,
“……應該是有才之人吧。”
“在他的身上,屬下看到了鄧通,董仲舒,司馬相如,主父偃等人的影子。說不定,將會是下一個……”
說到這里,他突然背后一涼,閉上了嘴,不敢繼續說下去。
此刻,韓說想到了一個人,一個和司匡有些相像的人。
公孫敖仿佛看穿了韓說的心思,替他說了出來,
“汝之言,想說其是下一個寵臣吧。”
“不僅僅是汝剛剛說得那一些人,還有汝之兄長——韓嫣。”
“匡人與剛才這一群人……如此相像。”
公孫敖雙手搭在長城的城墻上,一嘆,
道:
“只可惜,這一群人之中,除了司馬相如憑借才能活躍在大漢政壇上之外,其他的人死的死,退的退,下場凄慘。”
在公孫敖提到韓嫣這個名字之后,韓說的臉色就變得很黑。
兄長已經過時很久,不提以前兄長是干什么的,寵臣也好,佞臣也罷。
在陛下賜死之后,一切都已經蓋棺定論,他不想再回憶。
如今公孫敖提出來這個名字,尤其是與司馬相如等活著的人比擬,讓他心里很不爽。
于是沉聲,忍不住反駁下場凄慘這個定論。
“將軍,主父偃貌似還在朝廷……”
“主父偃?呵……”公孫敖輕蔑一笑,“此人自公開與董仲舒作對后,陛下對他的寵幸,便少了許多。”
朝堂之人明眼人很多。
有司匡為劉徹出謀劃策,主父偃可有可無了。
除非其提出比較高明,引起劉徹感興趣的話題,否則,這輩子恐怕也就和董仲舒一個樣了。
說不定還不如董仲舒。
老董好歹還是公羊領袖,桃李滿天下的人物,妥妥的當代之孔子,搞不好,死了之后,還能被抬升到戰國諸子的地步,被天下人尊稱董子。
而主父偃呢?
恐怕默默無名吧……
沒有注意韓說的表情,公孫敖感受著迎面而來的呼嘯的風,道:
“韓說,汝不是詢問吾為何沒有信心嗎。汝可知此次作戰方法?”
韓說咬著牙,道:“屬下只知此戰兵分三路,將軍率諸侯聯軍出代郡,車騎將軍率領北軍出上谷、驃騎將軍領兵出雁門。其他,一概不知。”
作戰方法乃是禁忌,除了主帥之外,其他的人只需要聽從命令。
大漢在匈奴中有細作,匈奴何嘗不是呢?
他們在大漢之中也安插了不少細作。
若作戰方法泄露,恐又是一個馬邑之失!
“韓說,吾與車騎將軍的關系,汝應該知曉吧?”
韓說輕點頭,朗聲,“連襟!”
“吾與仲卿商定好了,三十日之后,一切完備之際,他率軍先行從上谷出發,于烏桓附近繞路出擊!吾在兩日之后,率領一萬騎兵,直接北上,直搗單于庭!”
說到這里,他眼睛中閃過一抹復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