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落平安街最繁華的地帶,從外面看古樸恢宏,但若是那大門在你面前徐徐打開,里面的光景便會讓你恍若置身異國。
這宅子便是臨城首富杜家的老宅,要說著杜家不一般,沿著家譜的最后一頁往上數,那在歷朝歷代有名有號的就有幾十個。相傳杜家原本世代為官,還曾出過太尉等大官,后家族沒落后,杜家便棄官從商,沒想到竟慢慢成了江南巨賈,“皇帝”還沒有被廢除的時候,杜家老太爺還是皇帝最信任的皇商,掌管六河鹽運,經商范圍涉及布帛,糧米,兵器以及制酒。
后舊朝被滅,皇商杜家又沒落了一陣子。
本以為這輝煌了數百年的家族就此要銷聲匿跡了,誰也沒想到這杜家子孫中出了個經商奇才,名杜世苓,經商頭腦遠超杜家老太爺,自幼便在私塾念書的少爺在十五歲的時候提出要去外國留學。獨自在國外闖蕩了四年之后回國,便開始領著杜家和洋人做生意。
在這個洋人比天大的年代,能從洋人手里賺大錢的,也就這杜世苓一人。在這亂世之中,所有舊時貴族巨富皆逃不過沒落蕭條的命運,只有杜家靠著做海外生意仍然坐稱臨城首富,家中的銀元堆起來能填滿一整條的秦陽河,手底下捏著整個臨城的海外生意,就連臨城銀行的總經理見了他,都得恭恭敬敬的遞上一根雪茄,再喊一聲杜爺。
杜家的財富多的讓人難以想象,可臨城百姓提到了杜家人,卻各個都是一臉古怪不滿的表情。
畢竟這杜家不僅有錢,而且吝嗇。
吝嗇到什么程度?
別的富人總歸能把吃不完的剩飯剩菜丟在墻角下留給乞丐,而杜家從來都是只進不出,別說剩菜剩飯了,就連一口水都不曾施舍過。
乞丐見了富人說誰兩句好話,最少也能得一個銀毫子,可若是碰上了杜世苓,就算是嘴皮子磨破了就別想從他的口袋里得到一分錢。
杜家家主如此,杜家奴才也各個如此。
不管是臨城城里的,還是鄉下的,誰都不愿意到杜家門口做小生意。
若不是最近戰亂紛繁,東西實在是賣不出去了,大家也只能硬著頭皮等在杜家后門口,任由他家的伙計砍價。
今個早上,杜三買來的魚很快便剁成幾部分,分別做成了魚頭煲和糖醋魚,伴著幾道暖胃健脾的素菜一塊送上了餐桌。
主子早上六點醒,五點半的時候女傭就得把主子今天要穿的衣服給準備好。
杜三已經守在門口了,只待聽到臥室內傳來腳步聲,他便立馬敲門進去。
“主子,今個早上有什么安排?”
杜三也姓杜,老太爺在世的時候養過不少隨姓的家奴,自那起這些家奴便代代服侍杜家人。
杜三是宅子里最后一個姓杜的傭人了,在杜世苓面前也有幾分說話的權利。
剛剛起身的男人淡淡應了一聲,一身純黑色的睡意松松垮垮的披在身上,身材清瘦卻筆直挺拔,剛剛修剪過的頭發略有些凌亂,碎發之下是一張白皙清秀的臉,薄薄的眼瞼微微低垂,睫毛軟長,遮住大半冷清的眸子。
男人看著很年輕,不過二十一二的樣子。
可城里人都知道,這位杜家家主已經年近三十,一張白凈的皮相下面藏著一顆奸商的黑心。
杜三跟在他身后,清楚明了的說著今天早上采購的東西和花的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