頃刻間,昏暗的內閣變得明亮,而對面廂房外,屏風上的那道絕美的身影,也消失無蹤。
場中賓客頓時焦急起來,不斷呼喚“沐千尋”的名字,而廂房內的沐姑娘卻不再出聲。
片刻后,屏風后左右走出,兩名模樣嬌俏的侍女。
一名侍女走上前來,手中捧著一盞香爐,爐中插了一根清香,剛剛點燃了香頭。
另一名女侍者則走到圍欄前,面向廳內的賓客,宣布道。
“諸位客官,今日沐姑娘要從在場諸位中,選出一位入幕之賓,為了公平起見,沐姑娘特意出了三副上聯。
在座的客官,若能在一炷香之內,將三幅上聯全部對出,便能夠成為沐姑娘的入幕之賓。”
此言一出,在場賓客倒沒有覺得太過意外。
畢竟在風月場內吟詩作對,本就是常態,更何況沐姑娘乃是出了名的,“琴棋書畫”樣樣精通的才女,出題考驗眾人,自然合情合理。
眼看著清香已經開始燃燒,賓客們急忙催促著侍女,趕快將上聯拿出來。
侍女微微一笑,不慌不忙的走到圍欄中央區域,眾人這才發現,三樓圍欄之上,已經用紅繩系了三只卷軸。
侍女伸手將紅繩依次解開,三幅卷軸向下伸展。
頃刻間,這三幅上聯,便出現在眾人眼
(本章未完,請翻頁)
前。
韓風也是好奇的抬眼望去。
只見第一幅對聯上,以飄逸而不失娟秀的字體,書寫著一行字。
“綠水本無憂,因風皺面。”
第二幅卷軸上寫著。
“水陸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
第三幅卷軸寫著。
“水有蟲則濁,水有魚則漁,水水水,江河湖淼淼。”
三幅對聯一出,大廳內頓時一陣嘈雜,不時有人出聲應對,場面熱火朝天。
但隨著時間流逝,原本躍躍欲試的賓客們,卻是漸漸面泛難色。
最后,大廳內竟是詭異的,變得安靜起來。
韓風此刻將三副上聯,細細咀嚼了一番,也是心中暗驚,終于知道為何這么多人面露難色了。
第一副上聯“青山本不老,因風皺面”,看似簡單,實則細細一品便知不然。
此聯表面是寫自然景觀,其中卻暗含擬人手法,由景入情,意境頗為深遠,想要對出應情應景的下聯,自是極難。
而第二副上聯,“水陸洲,洲停舟,舟行洲不行”則難度更大。
不但有著“同音字”和“頂針”(一種修辭方法,是指上句的結尾與下句的開頭使用相同的字或詞)等特點。
而且其中暗含“相對運動”的物理規律,想要完美應對,難度極高。
至于最后的上聯,“水有蟲則濁,水有魚則漁,水水水,江河湖淼淼。”可謂是難度最大的。
一個典型的“拆字聯”,其中的平仄對仗,本已是極難。
而此聯以“水”開頭,對仗之時,便需要從“金木水火土”五行之中選擇一種,難度可謂倍增。
三副上聯一出,即便以韓風這個,集結了中華數千年古人智慧的,現代人眼光來看,依舊稱得上絕妙。
如此難度的三副上聯,還要在一炷香之內,對出下聯,也難怪會令大廳變得寂靜一片,難倒這白龍郡無數風流才子。
韓風心中也不由一陣欽佩,看來這位沐姑娘能夠在白龍郡,有如此多的瘋狂愛慕者。
且不論容貌如何,這份才情已然能夠傲立群芳。
而閣樓上的侍女眼看著大廳眾人,埋頭思索的模樣,只是淡淡一笑說道。
“諸位客官且慢慢思索,若有誰能對出下聯,我們會立刻奉上紙墨筆硯,并在此予以公示。
屆時請所有在座的客官,以及沐姑娘進行評判,是否工整對仗。”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