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啦行啦,好孩子,我信了,我也替雨霏死去的爸爸媽媽感謝你!”
頓了頓,丁莉穎又柔聲道:“可是我們家都是做商業的,并不涉足醫療行業,對這方面也不懂,你看想到哪里做醫生呢?”
“小婿剛從中醫藥大學畢業兩年,臨床經驗還很欠缺,如果可以的話,我希望能到一家中醫館先坐診,只不過我的畢業證和醫師資格證都被領導押在原來單位了。我來許州找過工作,他們都說沒有證件不能執業,那么我就先從見習醫生做起也行。”一見有戲,葉凡連忙道,也不管能不能坐診了,就算是在邊上看看
(本章未完,請翻頁)
抄抄方也是大有裨益的,回頭把病案在夢中與“仲景”一交流,不就成了嗎。
“證件的事倒是無妨,你只用確定確實取得過就行。現在信息都是聯網的,其實只用輸入你的身份證號碼,就能查詢到你的畢業證和醫師資格證信息。憑著這些信息,就可以讓這邊的衛健局辦理相關證書的。這個你放心,我們在衛健局有熟人,這事好辦。”
“好的,謝謝媽媽!”葉凡這一句感謝確實是發出肺腑,不知怎么的,突然覺得丁莉穎并不象初見時那么令人生厭了,甚至在心里期望她并不象田總所說的那樣,她是島國派來的間諜。
其實,對別人的看法通常都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隨著接觸的深入而改變的。吳雨桐不就是個鮮明的例子嗎?
“一家人,不用這么客氣。你是想去公家的單位呢還是私人的?”丁莉穎想了想,又問他。
“私人的中醫館就好。”葉凡想都沒想,就回答道,自己可是從老家公立醫院出來的,那里的渾水自己可不想再去趟了。雖然早就從網上了解過,私人的醫療機構口碑更差,不過大多說都是指民營醫院,特別是做男科和婦科之類的,至于中醫門診或者中醫坐堂診所(也稱中醫館)大都口碑不錯。
其實不單單是私人的醫院,即使是公立的醫院西醫臨床科室,醫療糾紛也不在少數。
這也是中醫和西醫的區別所在,西醫都是冷冰冰的檢查化驗什么的,根本都不用患者開口。門診輪了叫號后,病人往那里一坐,醫生開始機械式地問上一句哪里不舒服,然后就開始開單,抽血化驗,拍片,做B超……有的還要拍CT,甚至做磁共振。結果往往一套檢查做下來,發現都可以排除了,就是一個最常見的傷風感冒什么的,按常規開點藥回家完事。
整個過程,醫生和患者之間的溝通極少,基本上都是依照檢查結果下了診斷,然后又根據診斷開的常規用藥。所以在民間,又有人稱西醫為機器醫生。
中醫則不同,從老祖宗流傳下來的望、聞、問、切四診是必不可少的,在外人看來可能會覺得與西醫化驗什么的相比準確性差太多,甚至是故弄玄虛的騙人把戲。其實不然,作為中醫內行人就知道四診獲取第一手資料對于辯證論壇太關鍵了,尤其是脈診高手,有的堪稱人體CT,某個部位長個小小的包塊都能通過把脈獲知。
葉凡記得看過扁鵲秦越人的介紹,傳說他有透視人體特異功能。當然了,據他推測,應該這只是傳說,只不過為了說明他切脈技術高超罷了。
因為祖師爺長桑君說過這位大弟子并未修道圓滿,那么透視之功應該是不具備的。
正是因為有了溝通,才建立了醫患之間的信任度,有了信任度,其實就象交了個朋友,都已經是朋友了,難道還會因為一些小事或者誤會引發醫療糾紛嗎?
更何況,很多真正的好中醫,不僅醫身,同時也醫心。
和患者溝通的過程同時也是心理治療的過程。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