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嗯,嗯,那我也掌握了一項急救的本領。”徐惠一臉燦爛的笑容,接著問:“還有沒有其他特別管用的穴位呢?”
“有呀,就比如我剛剛給你治療落枕用的穴位,這叫中渚穴,位置剛剛你也看到了,就在手背,無名指和小指交叉往后延伸的凹陷處,如果平時感覺頸部有輕度的不舒服,你拿一根棉簽用力按壓,并一邊活動頸部,往往能
(本章未完,請翻頁)
起到一定的效果,當然了,僅限于剛開始很輕微的癥狀,比較重的話還是得找醫生來治療。”
“嗯,我記住了,還有嗎?”
“徐姐,看來你還挺好學的嘛,那我就再教你一個穴位,這個穴又被稱為止痛第一要穴。”
“好呀好呀,我每次來大姨媽的時候就容易小腹疼痛,按這個穴位管用嗎?”徐惠一聽,興致更高了。
“當然,合谷穴是止痛的特效穴,對于頭痛,牙痛效果顯著,對于腹部疼痛效果也不錯。”葉凡邊說邊在自己手上比劃,“合谷穴很好找,就在
我們常說的虎口處,具體的取穴方法是,將拇指和食指合攏,或單手握拳,合谷穴就在肌肉的最高處。你試著按一按,合谷是最容易得氣的穴位之一。”
徐惠依照葉凡的方法,左手握拳,用右手拇指用力按了按,立馬尖叫起來:“真的哩,很酸很脹的感覺。”
“沒錯,這種酸脹感就是得氣,因為穴位是經絡之氣聚集的地方,就象一個氣球,如果施以按壓刺激的話會有一個本能的對抗力。”頓了頓,葉凡又接著說道:“不過痛經的話還是臟腑的問題,光按壓合谷穴也只能是暫時緩解一下疼痛,還達不到根本治療的目的。”
“那怎么辦?”
“中醫治病的手段,業內常說的便是一針二灸三用藥。其實不是太準確,我記得最早的說法應該是,一砭二針三灸四湯藥。當然了,現在因為人們習慣把砭法也歸類于針灸的一種了,所以一針二灸三用藥也沒錯。”
“什么意思?我不明白。”徐惠一臉的茫然。
“意思就是病在體表皮膚可以采取砭法,主要包括刮痧和拔罐,病如果在經絡,可以采取針刺法,通過扎針幫助病人解決病痛,病氣如果再深入到骨頭關節了,則需要采取艾灸的方法,如果病氣已經進入臟腑和骨髓那就非得湯藥治療不可了。當然了,這個也不是絕對的,只是代表病位的深淺程度不對,優先選擇相應的治療方法罷了。即使是病位已經很深了,但只要醫生的水平夠高,其實有時僅用針灸之法也能治愈,而不是非得用到湯藥。”
“我明白了,你的針灸水平這么好,用根手指就能輕松治好我脖子的毛病,其實根本不需要用其它方法,對不對?”徐惠又自作聰明地猜測道。
“其實并不是,我的意思是,無論是針灸也好,湯藥也罷,其實都是中醫,不用分得那么清楚,其實古代的中醫治病常常針藥并用的。而如今的針灸科醫師已經大部分淪落到只會針灸不懂開中藥處方的地步,中醫內科的醫師呢也大部分看不起針灸醫師,其實這都是不正常的。砭針灸藥這四種方法應該是每一位中醫的必備技能,不可偏廢。”
“你這么說我就懂了,之前跟你說的拿他證辦我們診所備案證的退休老中醫,他就是原來許州某醫院中醫內科的,我問過他,他說只開藥,不針灸,還讓我有做針灸推拿的病人隨便找個針灸師和推拿師就行了。原以為他只是年紀大了,眼神不好,現在看來,可能根本就不會針灸。”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