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么中午呢?”英子問。
“米飯,蔬菜,魚蝦,牛肉,雞爪,配合著吃就行,其中蔬菜不要吃南瓜、土豆,當然,也別吃紅薯。”
“這個我懂,因為南瓜、土豆和紅薯的淀粉含量高,容易發胖對吧?”英子若有所思地點了點頭。
“沒錯,南瓜、土豆和紅薯在某些特殊時期和特殊地方,是曾經作為主食來吃的,因此,雙份的主食自然就攝入熱量太多,不容易代謝掉,代謝不掉就容易在身體內堆積下,從而導致發胖。”葉凡進一步解釋道。
“好的,那晚飯呢?”
“晚餐以米飯加蔬菜為主,盡量少吃葷菜。因為晚上人體的脾胃消化能力都比較低,尤其是肥胖人群更是如此。這個時候就要盡可能地減少攝入,包括米飯也應該減少一些。不過,少歸少,一定得吃。不然長此以往,反而是損害了脾的運化功能。”
“那晚上直接吃水果代替米飯行不行?聽別人說水果的熱量和脂肪都比較低,又富含維生素和纖維素,吃了應該不容易發胖的對吧?”
“當然不行,水果就是水果,主食就是主食,不可能相互取代,我們的老祖先是很有智慧的,之所以選擇米麥等作為主食,就是因為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華夏文明傳承了數千年,為什么沒有一個氏族是只吃水果繁衍到現代的呢?這就很能說明問題了。而且中醫認為,無論是哪一種水果,本質都是生冷之品,長期大量食用對于陽虛的人群弊大于利。”
“陽虛?你前面也說過這個詞,到底什么是陽虛呀?”英子不解地問。
“陽氣是人體物質代謝和生理功能的原動力,是人體生殖、生長、發育、衰老和死亡的決定因素。陽氣足其實和植物收獲太陽光是類似的概念,陽光充足了,植物才能茁壯成長,如果長期得不到陽光的照射,就會枯萎甚至死亡。”
“那這個動力怎么來呢,怎么才能增強陽氣呢?”
“對于人體來說,陽氣的來源有二個:一個是先天性的,也就是出生的時候父親和母親給的,另一個是后天的,主要從食物中吸收的水谷精氣轉化而來的。先天的陽氣,我們無法改變,不過后天的陽氣主要可以通過飲食和中藥干預來提升。”
“具體怎么做呢?”
“飲食上就是減少生冷及寒性食物的攝入,特別是大夏天,千萬不可貪食西瓜冷飲,當然了,也不適合在太冷的空調環境下逗留,一方面是因為夏天的時間,氣血浮盛于外,在里的脾胃氣血反而就空虛了。因為夏天的時候,人們常常食欲變差就是這個道理。可是這個時候,有的人就會干脆不吃飯,抱著個大西瓜當飯吃,這顯然是不行的。還有的就是,一看味口不好,飯前來支冰的飲料‘開開胃’,這個顯然也是錯誤的。”
“啊,這些都不行呀,你上中學的時候午飯就經常這么干,我就說呢,為啥別人上學都是越來越瘦,我偏偏就越長越胖,還一直被家人誤認為是學習不用功呢。所以我的那些
(本章未完,請翻頁)
不好的習慣跟我現在這么胖有關系是嗎?”
“當然,關系大得很。中學時期正是青春期,身體生長發育到了一個旺盛階段,這個時候一旦陽氣受損,就會造成代謝的紊亂,包括月經也會出現問題。”
“月經?這個婦科你也能看嗎?沒錯,別的同學是經常痛經,我的話根本就是很久不來。”
“這些個問題都是陽虛,而且主要是脾陽虛導致的,我給你開一個小方子,你打成粉當茶喝,堅持一個月,你再看看身體出現什么改變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