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來葉凡被醫院辭退,不得不只身外出打工的時候。
臨行前,老主任傳授了那本道醫神書《仙授秘方》下冊,當時葉凡便行了拜師之禮。
從此以后,各種奇妙機緣便接踵而至。
老主任?
老主任?
葉凡突然一拍腦袋,自己怎么把他給忘了!
他在江州市中醫界也算是響當當的人物,怎么沒想到去找他幫忙呢?
想到就立馬行動,正好老主任的家之前已經去過幾回,葉凡快步向公交站臺走去。
坐上公交上,葉凡不自覺地打開回憶的匣子。
記得老主任姓張,名柏禮,是醫圣張仲景的本家,不過應該不是某某代孫,因為從未聽他提起過。
華夏自古張姓就是一個大姓,張姓的名人也是數不勝數。
據說,就連三界主宰玉皇大帝也姓張。
在科室里,同事們都稱呼張主任為老主任,其實原因很簡單。
他原本是科室行政主任,一把手。
很多年前,江州市中醫院的新上任院長覺
(本章未完,請翻頁)
得他只會看診,不懂管理,于是把他從科主任的位置上擼下來,調到了中醫專家門診。
話雖如此,其實大家都心知肚明,老主任不是因為管理不力,而是不懂得為科室為醫院創造經濟效益。
很快,院長派來一位新的科室主任,是從外院引進的。
身份很神奇,竟然是一位西醫大夫,名叫胡鐘山。
一位西醫大夫擔任市中醫院中醫康復科的科主任,說出去只怕都沒人會相信。
不過,事實便是如此!
而且,事實證明,這位新院長還真是“慧眼識珠”。
中醫康復科在這位胡鐘山西醫大夫的英明領導下,從一個業務收入幾乎月月墊底的落后分子,一躍成了穩定在全院創收前三甲的明星科室,甚至偶爾能坐上冠軍的寶座,把那幾個手術科室都拉下馬來。
科室收入上去了,績效獎金自然就多了。
而績效是與個人業務完成系數直接掛勾的,業務完成系數是由科室主任直接評判打分的。
如此一來,絕大多數科室同事原本還為老主任被新主任取而代之忿忿不平,基本上都緊密團結在了新領導的周圍,將他奉若神明。
畢竟,只有把新主任胡鐘山巴結好了,自己工資卡上的數字才能穩中求增。
當然了,有一個人除外,那就是葉凡。
葉凡從來都不認為做醫生是為了賺錢,他有自己的理想和追求,他希望可以成了一名真正的中醫,他希望可以為華夏復興中醫盡自己一份綿薄之力。
同時,按照他的性情,溜須拍馬的事也干不來。
就算業務完成系數無限接近零,相應的績效工資可以忽略不計。
最起碼有一份固定的工資,雖然不算多,但也足夠一日三餐,粗茶淡飯的生活了。
老主任雖然編制也在中醫康復科,不過績效只和自己的門診業務量相掛勾,十年前就已經升為正高職稱了,不過每月的總工資甚至還比不上一個才比葉凡早入職兩年的小丫頭。
而這位女性住院醫師顯然不是醫術水平有多高,工作也沒見有多賣力,她唯一的過人之處就是說話嘴甜,馬屁拍得好,長得也頗有幾分姿色,是胡鐘山跟前第一紅人。
葉凡還記得這位曾經的女同事名叫張佳妮,論顏值是大家公認的院花。
張佳妮確實長得很好看也很耐看。
一張標準的瓜子臉,圓潤的眼睛和上挑的眼型,特別是左眼角下方的一顆小小美人痣,給人一種甜美又嫵媚的感覺。
華夏女性中難得一見的高鼻梁,配上微微輕啟的櫻桃嘴,五官輪廓精致又不失立體感。
同事們都說,以這樣的顏值,如果去拍戲當明顯的話,無論是古裝劇還是現代言情劇都能輕松駕馭。
來到中醫院當一個小大夫,的確是屈才了。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