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師母一邊啜泣一邊述說,葉凡基本弄清了事情的來龍去脈。
原來就在他離開江州前往許州后不久,新上任的院長陸澤任人唯親,排除異己,幾乎把全院科室的科主任和護士長都來個大換血。
更可氣的是,為了所謂的將改革進行到底。
陸澤甚至提出把醫院的名稱都改了,更名為江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目標是建立一個以西醫為主,以中醫為輔的綜合性現代化醫院。
雖然說,在此之前,中醫院的西化現象已經很嚴重,但是畢竟還叫中醫醫院,如今竟然旗幟鮮明地打著以西醫為主,那和其他的綜合性醫院又有什么區別呢?
代表著一個地區最高中醫水準的中醫院尚且如此,那么復興華夏中醫還從何談起?
說起來,陸澤讀大專里學的也是中醫臨床專業,怎么可以數典忘祖,把華夏老祖先幾千年傳承下來的中醫棄之如敝履,而將區區幾百年歷史的西醫奉若神明。
這不是崇洋媚外又是什么?
不過仔細一想,其實也能理解。
陸澤自從大專畢業分配到江州市中醫院后,基本連一天的中醫都沒干過,熱衷仕途的他在入職輪轉科室的時候就留在了醫務科。
此后平步青云,四十來歲就已經坐上了醫院院長的寶座。
對了,如果沒記錯的話,葉凡在門診專家一覽表上,陸澤的照片也赫然在列,職稱一欄填的竟是主任中醫師。
這個連一天臨床醫師都干過的人竟然拿到了正高職稱,這到底是如何做到的呢?
葉凡后來無意間聽同事說起此事緣由,原來很早以前并不象現在,做一名臨床醫生需要先通過國家醫學考試,合格后才可獲得執業醫師資格證書,然后憑資格證書才能注冊單位,頒發執業醫師證書。
至于晉升中級(主治醫師)和高級(副主任醫師和主任醫師)職稱,也是需要先通過相應等級的衛生專業技術資格考試,通過后再結合專家組考評成績,優勝者方可晉升。
那個時候根本不需要考試,全憑一個“評”字。
因此,陸澤身居要職,職稱評定專家組哪敢不給他面子。
不過,大家就是比較好奇,他就算做了主任中醫師,其實幾斤幾兩心里應該很清楚。
漫說是看疑難雜癥了,就算是面對一個最普通的外感風寒只怕也束手無策。
他怎么就敢把自己的名字掛到門診大廳的專家欄呢?
其實說起來也好辦,因為他的出診時間一欄永遠都是空白的!
之所以這么做,目的已經很明了,無外乎面子二字,這是往臉上貼金呢。
這樣一個將虛偽做到極致的人,葉凡覺得他提出給中醫院改名的真正目的主要有兩方面。
其一是旗幟鮮明地打著以西醫為主的旗號,這樣一來就可以打破華夏對于中醫院關于診療收入必須有最低占比的限制,從而突破業務收入增長的瓶頸。
業務收入更上一層樓了,也就等同于管理政績上去了,有了政績在手,離升職的日子還會
(本章未完,請翻頁)
遠嗎?
除此之外,葉凡認為還有一個重要原因。
那就是:如果江州市中醫院成功更名為江州市中西醫結合醫院,那么陸澤就算是第一任院長了。
華夏人都有個不成文的慣例,無論是什么單位,人們往往只記住第一任核心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