諸葛賢余執掌六扇門后,楊得水徹底成了邊緣人。
在他當權的幾個月里,他一心鉆營,想把頭銜的代字取消,摟了不少錢,也花了不少錢,攀附了不少人,也得罪了不少人,總體算下來,還略虧。在代理總捕頭體驗卡到期后,什么也沒有落下。
論威望,比諸葛賢余差了不是一條街,所以諸葛賢余回歸后,先前拉攏起來的所謂的同盟,瞬間分崩離析。論能力,他沒有一線工作經歷,整個仕途軌跡都是在內務、卷宗等后臺提司,業務不熟練,根本不能服眾。
七大衙司中,除了秦歌這個一手提拔起來的心腹外,其余人根本不鳥他,他的命令也都是陰奉陽違。
到底還是成了孤家寡人。
來到南衙幾日,除了秦歌偶爾過來寒暄兩句,其余人都似乎將這里當成了六扇門禁地,根本不會踏足這里半步。、
更可惡的是,李北海每次看到他,都不正眼看他,仰著頭以一種蔑視的眼神瞧他,鼻息中一聲冷哼,讓楊得水覺得受到了奇恥大辱。早知如此,當初就應該把他給拿下來
他也不是沒有考慮過,有個副提司曾承諾給他十萬兩,想要李北海這個位子,可是當他去刑部那邊試探口風時,對方根本不予理會,這讓他懷疑,李北海的背后是不是有刑部的大佬站臺。
如今的楊得水,心如死灰。
想要逆風翻盤,沒有任何籌碼。
不對,也不是完全沒有。
楊得水抬頭看了一眼那幅“懲惡揚善”的字,想到了墻后面那個暗道,心中不由激動起來。
里面到底有什么東西
莫非諸葛賢余在其中藏了什么見不得光的東西
也不對,這秘道自六扇門建立之初就存在,可是諸葛賢余根本沒有提到過,估計連諸葛賢余也不知道秘道的存在吧再往前的話,應該是前前任總捕頭宋金剛時期的東西。
楊得水對宋金剛的記憶比較模糊。
那時的宋金剛是六扇門總捕頭,又是皇帝的親信,在京城中是高高在上的存在,每日里拜訪的王公貴族、達官顯貴,絡繹不絕,而楊得水只是內務司的一個刀筆吏,他連跟對方說話的資格都沒有。
如果發現其中有什么秘密的話,那豈不又是一大功勞
楊得水有些小興奮。
反正南衙門平時也沒什么人,他干脆將門反鎖上,找來鎬頭,在墻上砸出了一個三尺大小的大洞,又找來了火折,提了一盞油燈,準備下去一探究竟。正要進去,又折身回來,取來了一把匕首,藏在腰間防身,進去之后,從里面將那幅畫擺正。
秘道幽暗狹長,只能容一人同行。
下面是數十個臺階,常年不見光,秘道內有些潮濕,臺階的盡頭,地面忽然寬敞起來,三四尺寬,一丈高,墻壁上掛著一排排的燭臺,上面是羊脂蠟燭,楊得水點燃了蠟燭,漸漸地,楊得水適應了秘道中的光線。
出乎意料,并沒有太大的異味。
他抬頭看去,原來上面有些通風孔,連接到地面。
沒有什么機關,也沒有陣法,就是極普通的一條道。
只是相比較下,通往地下更深處。
楊得水有些害怕,也有些興奮,好奇心驅使他向前摸索。
他聽到了有人說話的聲音。
聲音從頭頂上傳來,忽大忽小,有人在破口大罵,也有人嚎啕大哭。
這聲音太熟悉了。估算了一下位置,他現在應是在六扇門的大牢下面。
楊得水沒有絲毫停留,繼續向前走去,秘道的似乎沒有盡頭,蜿蜒曲折,似乎前方有一種奇異的力量,在驅動著他的好奇心。也不知走了多久,依舊沒有看到盡頭,按腳程估算,應該走出了兩三里路,只是沒有任何參考,他也不知道來到了那里。
前方是一個岔口。
一左一右。
這讓楊得水陷入兩難。
往左
往右
還是原路返回
楊得水很快排除了第三個選擇,走了這么遠,若沒什么發現,他不甘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