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琦這才意識到,從見面到現在,還一直抱著朱延大腿不放,范小刀笑道,“劉校尉,可以啊,抱上大腿了!”劉琦嘿嘿一笑,撓了撓頭。
朱延對眾人道:“今夜之事,太過于離奇,許多事尚且不明,你們切莫對任何人提起!尤其是大富!”
想到在神殿之中,那黑袍老者說出的那個神秘組織以及在人間所擁有過的世俗力量,就連他也覺得頭皮發麻,若是所說都是真的吧,那么這個組織,血手印也好,神教也罷,可以說是滲透進了社會中的方方面面,更令人驚世駭俗的是,如此勢力龐大的組織,卻沒有人知道他們的存在。
有一點不明白,既然他們被困在了神殿中,又是如何跟人間的聯絡呢?扶持的代理人?傀儡?他想不明白,卻又不得不引起警覺。
朱延認為有必要將這件事查清,可是剛回京城,又沒有親信的勢力,朱延迫切需要培養自己的隊伍,而范小刀、趙行二人,年輕能力又強,關鍵對自己還講義氣,可是邀請他們加入東宮之時,他們卻又拒絕,還好,陛下已同意讓他牽頭江湖新政改革,如此一來,就有機會將二人拉攏到自己陣營。
太子朱延失蹤一日一夜之后,又重新出現在了人們面前。
皇族之人在大庭廣眾眼下失蹤,本來是十分轟動之事,而且最近在京城內傳得沸沸揚揚,甚至才失蹤沒多久,朝中就有個不起眼的御史,上奏要陛下另立儲君。
這位御史姓孫,本來得罪了上司,又不懂逢迎,在朝中受到排擠,年近五十依舊只是御史臺一個最低級的職務,平日里也就是寫些不關痛癢的彈劾奏折,比如禮部尚書趙煥不講禮儀,在公署衣冠不整、滿口臟話等等,誰也沒想到,竟然上了一封奏折,要求改立太子,由于陛下只有一個子嗣,他甚至建議從幾個藩王世子之中挑選儲君,這種奏折,不無投機取巧的成分,但卻也反應了一部分人的心理。
當然,他求錘得錘,當夜就被錦衣衛關進了詔獄。
好在,這位御史年紀雖大,但向來身體極佳,在監獄中帶了兩天,竟然沒死。太子朱延聞言之后,竟沒有生氣,而是將他放了出來,不過經此一鬧,他在御史臺中的地位便是水漲船高了,甚至京中有文人稱他為“風骨”之臣,前來拜謁者絡繹不絕,這是外話,暫且不提。
太子失蹤之事,很快平息了下去。
對外的說法,是太子并沒有失蹤,而是在遭到刺殺之后,與六扇門做局,故意散播失蹤的消息,引兇手入彀,并將兇手繩之以法,如此一來,太子舍生取義的作法,在京中廣為傳播,此事一傳開,京城的百姓,對這位新回京的太子,有了新的看法,他的聲望,在百姓之中也急速攀升。
但很快的,又有不同聲音傳來,說君子不立危墻之下,太子以身犯
(本章未完,請翻頁)
險,往小了說是求名心切,往大了說,就是不顧江山社稷、君臣大義,辜負圣上的養育之恩,彈劾奏折如雪片一樣傳來。
同一件事,有兩種不同的聲音。
不用說,這背后肯定有人在推波助瀾,也牽扯到了身后的政治勢力的博弈,無論是太平,還是文官集團,他們篤信一點,誰占據了輿論高地,誰就占據了道德制高點。
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無招創招,見招拆招。
政治家的斗爭,向來是借勢用勢,就勢論勢。
這些事,范小刀、趙行親身經歷,也懶得去解釋,他們只是六扇門捕快,能夠行得正、立得端,則無愧于心,至于那些陰謀家、政治家的一套,他們看不慣,也學不來,更不會去學。
太子回來后第二天,范小刀與趙行就來到了錦衣衛。
慕容早已知道二人昨夜將太子救回,一見面就道喜,“恭喜兩位老弟,可是立下了大功一件啊。聽說,今天早上,內閣議事,陛下跟他們商議,準備給二位賞賜呢。”
他滿臉笑意,渾然忘卻了昨夜的不快。
范小刀道:“太子已救出,我們來這里,是請慕容大人能放了匡正義妻女。”
慕容聞言,猶豫了一下,道:“這事兒,怕是不好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