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本質?”
李北海道:“既然朝廷要收編各大門派,要選出幾條看門狗,那總得選聽話的吧?對江湖如此,對官場何嘗不如此?楊大人生氣,并非因為評委,而是他的話,下面沒有幾個人肯聽。”
范小刀道,“既然如此,楊大人好歹也是主持工作,為何不把那些人給撤換了?”
李北海諱莫如深,露出頗有深意的一笑,“這里是京城,里面關系錯綜復雜,誰在宮中、幾大衙門里還沒幾個親戚朋友?想動他們,難啊!”
范小刀點點頭:“長見識了。”
李北海道,“小刀離開提牢司后,咱們還沒有好好喝頓酒呢。”
范小刀為武林大會的事忙得焦頭爛額,只得道:“下次一定!”
盡管各大門派對武林大會的安排有意見,尤其是那個我的江湖夢,讓各大門派叫苦連天。不過,也有例外。
最新一期的曉生江湖上,發表了一篇李覺非的署名文章,名字正是《我的江湖夢》,這位春風夜雨樓樓主,對朝廷的江湖新政不吝溢美之詞,并結合個人經歷,講他是如何從一個默默無名的馬童,一步步成為“天下聞名”的大俠的經歷,刨去自夸的成分,肯定了是借助朝廷推行江湖新政的東風,響應朝廷號召,與朝廷保持步調一致,才有了他今日的輝煌。當然,其中夾雜了不少私貨,提出了對江湖新政的理解和看法。
緊接著,少林、武當、四大世家也不甘落后,接連在曉生江湖發表文章,雖然措辭不一,但總而言之是對朝廷江湖新政的堅決擁護,除了沒成為第一個吃螃蟹的人,但好歹也沒有落后太多。
一時間,輿論大變。
本來新政的推行,是朝廷對江湖加強監管和約束,各大門派雖無力改變,但卻是有抵觸心理,如今有幾大門派跟上,眼見已成為事實,那就不如好好表現,爭取有個好的結果。
太子朱延的風評,也是大有提升。朝廷議事會上,不少朝廷官員對朱延提出的江湖改革贊不絕口,一來有利于社會穩定,二來有利于為軍隊選拔人才,三來集中社會閑散力量,可以辦成大事。
有人歡喜,有人憂。
太平公主就不怎么高興了。
余人一死,太平公主少了一員得力助手,駙馬錢守道廢物一個爛泥扶不上墻,不堪大用,而春風夜雨樓的李覺非,與太平公主之間,也是若即若離,根本不在太平公主的掌控之內,兩者之間,更像是合作關系,而非隸屬關系。
更要命的是,余人死后,他留下的那些賬目、情報網、還有生意,都沒人接手,尤其是在北周那一千多萬銀子,更是毫無下文,而自己又忙著太平道觀之事,讓她一時間無法對付太子朱延。
正一籌莫展之際,婢女來報,有人來求見。
太平打量著來人,二十四五歲,濃眉大眼,雙目有神,莞爾一笑,“我知道你,你不是在六扇門嗎,怎么跑我府上來了?”
來人道:“我想謀份差事。”
“哦?
(本章未完,請翻頁)
”太平公主來了興致,“你想謀什么差事?”
年輕人道:“我來毛遂自薦,來當貴府上的師爺。”
“憑你?”
年輕人道:“余人能做的,我都能做,余人不能做的,我也能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