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許,茶肆小廝呈上的一個蓋碗,差點沒讓溫子念驚掉了下巴,指
(本章未完,請翻頁)
著蓋碗問向小廝:“這...這是?”小廝見狀會心一笑,“客官別急,且容小的為您介紹介紹這茶碗!”輕輕放下手中蓋碗,小廝緩緩道:“此碗被我家主人稱呼為三才蓋碗,三才您知道吧?”
溫子念麻木點頭:“知道,不就是天地人嗎?”小廝一拍巴掌,笑道:“沒錯,你且看!”說著說著,小廝將茶碗碗蓋揭開,放在桌子上,又將茶船上的茶碗端出,又說:“所謂三才蓋碗,便是天覆之,地載之,人育之。”
“并且哈,這喝茶品茗講究個‘察色、嗅香、品味、觀形’,以杯、壺泡茶,不利于察色、觀形,亦不利于茶湯濃淡之調節。畢竟這杯形茶具呈直桶狀,茶泡在杯中嫩葉細芽全被滾燙的沸水燜熟了,何來品茗之雅趣,只可作“牛飲”;大多地方盛行的大壺泡茶,茶溫易冷卻,香氣易散失,不耐喝且失趣味。此外,茶泡久了,品質也會下降。無論從品茗鑒賞,或是從養生保健角度而論,用杯、壺泡茶的不足均顯而易見。”
“而蓋碗茶具,有碗,有蓋,有船,造型獨特,制作精巧。茶碗上大下小,蓋可入碗內,茶船做底承托。喝茶時蓋不易滑落,有茶船為托又免燙手之苦。且只需端著茶船就可穩定重心,喝茶時又不必揭蓋,只需半張半合,茶葉既不入口,茶湯又可徐徐沁出,甚是愜意,避免了壺堵杯吐之煩。蓋碗茶的茶蓋放在碗內,若要茶湯濃些,可用茶蓋在水面輕輕刮一刮,使整碗茶水上下翻轉,輕刮則淡,重刮則濃,是其妙也。”
小廝夸夸奇談,溫子念越聽越麻木,越聽越覺得如今的他是坐在揚州城里的茶館之中,聽著旁人日復一日說著這三才蓋碗的其樂無窮。
介紹完了三才蓋碗,小廝將茶碗置于茶船之上,轉身抱過來一個極為別致的茶罐,一下子將溫子念的眼神引了過去。小廝見狀,又是一番笑意盈盈,
“客官眼力真好,一眼便看出了我們這茶罐的非同凡響!青花瓷聽說過沒?”
溫子念咂了咂嘴說:“知道知道,這個我很熟悉,你不用多說了,趕緊泡茶,不要啰嗦了!”小廝微微聳肩,笑道:“好的客官,您稍等!”說完,小廝又轉過身取來茶道六君子,一番行云流水為溫子念泡上一壺龍井。
溫子念迫不及待端起茶水,飲下一大口,小廝見狀張了張嘴,看見溫子念閉上眼睛細細品味之后,小廝咽下了口邊的話,微微癟了癟嘴。
龍井入口,溫子念微微皺了皺眉,雖說名字相同來源相似,不過這口感上還是有著幾分差別。雖說也不賴,可絕對不是揚州龍井山的龍井,如此看來,這就只是一個巧合而已。
溫子念重重松了口氣。
放下茶碗,溫子念走向老宅,小廝見狀連忙上前說:“客官客官,這屋子是有主人的,咱不能隨意進去。”溫子念擺了擺手,繞過小廝繼續朝前走,說道:“道理我都懂!”
小廝見狀急了:“既然您都懂了,那就更不該繼續朝前走了啊,回頭要是老宅主人問起來,小人可如何是好?”溫子念皺了皺眉,指著茶攤道:“那你怎么可以在人間門前擺攤呢?”小廝嘿嘿一笑:“我這不是看這里空曠嘛,而且這老宅的主人據說去修行了,沒準都不會回來的呢!”
溫子念佯怒道:“瞎說,人家肯定要回來的,萬一人家碰到你在這人擺攤,你當如何?”
小廝撓頭笑道:“那就認錯唄,就說今
(本章未完,請翻頁)
日才來的,以為這是個空宅不就得了?”溫子念聞言深深望了一眼小廝:“那你實際上來了多久?”小廝高高舉起一只手,伸開五指說道:“不久不久,也就小五年而已!”
溫子念氣道:“五年還不久?要是人家追究你責任,要你付租金,看你怎么辦!”
“嗐,不會的不會的,這孫宅里的大小兩王,據說是城里出了名的散財童子,人好得很。”說到這里,小廝神神秘秘的湊到溫子念耳邊道,“哎,我跟您說哈,據說老王之所以狂散金玉,就是因為舍不得家里的美嬌娘,想要以此博取大家伙的同情心,能夠讓她多活幾年。”
“那她活下來了嗎?”溫子念淡淡問道,小廝笑嘻嘻道:“怎么可能,我跟你說,老王的媳婦兒是真的漂亮,穿上仙裙的那一天,好多人當場流了鼻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