算是一門頗為實用的小法術了。
至于制琴之法,顧名思義,就是制作古琴的技藝傳承。
只要找到對應的材料,按部就班的制作的話,就能夠將一具古琴給制作出來。
當然,最后制作出來的古琴的音律準確程度,價值高低,則完全取決于材質和制琴之人的手藝了。
“只是這養鬼之術……”
陳少君看著上面介紹的諸多殘忍邪惡的養鬼手段,幾乎第一時間就決定,將之打入無底深淵,不去將這一手段啟用出來。
實在是,太過有傷天和了。
在陳少君看來,其一些手段,與他之前獲得的養尸之術,有異曲同工之妙。
只不過一個是用于養尸,一個則是用于養鬼。
都不是什么好‘活計’。
簡單的將這幾個寶物鑒定完畢之后,陳少君就又開始了奮筆疾書。
如此,一天很快過去。
今日陳少君稍微勤奮一些,寫了四萬字。
朝奉之書這一書,也隨之只剩最后一個篇章,也就是正式朝奉篇章,就將完結。
對于正式朝奉這一篇章,他可寫的其實極多。
因為這是朝奉這一行業,極為重要的一個層次,也是無數朝奉學徒,最為向往的一個層次,因此他決定,多花費一些精力,對于這一層次,進行闡述。
力求讓所有朝奉學徒,也懂得這一層次的真正奧秘,知道這一層次的晉升之法。
于是,原定只有一萬字就將完結的正式朝奉篇章,就在他的書寫之下,不斷擴張。
直至第四天,成字十萬字,才真正落筆完結。
加上之前所寫的七萬字,整本朝奉之書,就是十七萬字。
“十七萬字的朝奉之書,也算得上是一個小部頭了。”
看著手中,厚厚的一疊稿紙,陳少君心中一陣滿足。
雖然成書十七萬字,對比他前世動不動幾百萬字的長篇小說來說,無異于新生的嫩芽,就連開頭都算不上。
可這乃是一篇完完全全講述朝奉這一職業的敘述文章,是一門職業啟蒙,專精的專業書籍。
兩者間,自是不可同日而語。
“如今,這書算是成了。
該如何流傳出去呢?”
而后很快,陳少君就思考了起來。
一一交給當鋪內的朝奉進行傳閱,固然可行,但卻又遺失,遺漏的風險。
也不便于傳播。
“看來是需要,專門找一個書商,將之裝點,印刷出來了。”
陳少君想到這里,頓時就興奮了。
印刷成冊。
這可是他前世都沒有達成的成就。
只在網絡上傳播,固然是因為,前世紙質書籍已經漸漸被電子書籍取代的緣故,但傳統出版,以書本的形式出現在讀者的面前,卻更是他們的追求。
只是可惜。
真正能夠得到認可,印刷成冊的人并不多。
陳少君,自是不在此列。
而如今,他卻有了這樣的機會。
那種興奮和感動,不由讓他血脈噴張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