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意了。”李穆道。
剛才掃的那一眼,大致看到了點。
他們的一封封信到底是有用的。
起初反對的居多,到兩位宰相松口后,事情就水到渠成了。
本來以為還要爭議一段時間,沒想到還算順利,甚至人員調派方面比他們預料的還要快。
“工部、兵部、將作、御史臺都會派人過來。”李穆道。
唐小白還沒看到后面,聞言直往后找,卻看到了一個熟悉的名字:“怎么是他?”
信上列出的主要官員名單中,有工部郎中、兵部員外郎等,還有一個身份比較特殊的。
尚書都事兼監察御史,王漸。
當初王漸跟著去涼州的時候,官職是兵部主事,一個九品小官,后來回京城是不是升官了她不知道。
現在看來,應該是升了尚書省的都事。
這回來拂云堆,本來沒尚書都省什么事,大概率是特意掛了個監察御史的頭銜過來。
“也許是王茂昭的意思。”李穆道。
這次筑城,各方肯定都會派人過來。
只不過,他也沒想到王茂昭會舍得派嫡孫過來。
“那我們要小心點了,”唐小白警惕道,“可能是來打探什么的!”
……
朝廷的官員是二月初一到的。
唐小白只在他們渡河的時候遠遠望了一眼。
世家子自有其卓然不群的氣度,唐小白一眼望過去,就看到了人群前端的王漸。
臉雖然看不清,但氣質真的出眾。
唐小白看到的時候,突然想起一件事。
王漸……似乎向她家阿姐求過親?
所以……有沒有可能是友軍?
……
然而王漸到了之后,并沒有表現出友軍的特質。
甚至剛安置下來,就問了一個讓唐小白汗毛直立的問題:“朝中議定與突厥和談已有月余,不知進展如何?”
這個問題,當然不是問她的。
而是在抵達當晚的接風宴后,他特意追上李穆問的。
唐小白沒參加這個接風宴,也不在現場,此時聽李穆提起,忙追問:“然后呢?你怎么說的?”
“我沒理他。”李穆道。
唐小白一愣,仔細想想,這很小祖宗。
他一貫不愛回答別人的問題,姿態高得不行。
“是不是京城那邊發現什么了?”唐小白有些擔心地問。
她一開始以為王漸這一趟的來意是為打探他們的底細,沒想到是為了和談一事。
“無妨,”李穆依舊不以為意,“等土木石料運過來,我就上書說和談破裂。”
“理由呢?”
“突厥人假意和談,實則拖延時機,欲再次南侵。”所謂的理由,李穆張口就來。
光這樣還不夠,他又想了想,問:“阿史那咄咄背信棄義,突襲我軍大營,導致不少人慘死亂軍之中——”
唐小白眼皮一跳:“誰慘死?”
李穆認真地想了想,又搖頭:“我的軍營,誰死了,都顯得我無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