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世恭笑著搖搖頭,道“我知道了,你去吧”
唐小白仍徘徊不去“會不會影響阿爹拜相”
唐世恭笑道“你剛剛不是不看好我嗎”
唐小白臉一紅“我看得也不一定準”
“我倒是覺得你看得挺準的,”唐世恭笑了笑,“不管這次的重點在哪里,陛下看中的下一任中書令,應該是薛嶠。”
唐小白心中一動,悄聲問“如果太子也有看中的呢”
唐世恭凝神看了她半會兒,忽然抬起手,掌心輕輕落在她發頂。
唐小白九歲時,就沒把自己當小孩,可這一刻,突然覺得自己很小。
“阿皎,為父并不想拜相。”他溫聲道。
他沒有說為什么不想,但唐小白卻瞬間明白了他的心意。
烈火烹油,鮮花著錦,說的就是現在的燕國公府。
日后太子登基,甚至還要更上一層樓。
父親的退讓,是為他們這些子女讓路。
她張了張嘴,想喚一聲“阿爹”,卻堵著喉嚨發不出聲,淚盈于睫,幾欲墜。
唐世恭笑了笑,手掌順勢下滑,拍了拍她的肩,道“太子納妃不影響拜相,但拜相,很有可能影響太子納妃,你娘還想多留你兩年,讓太子著急去罷。”
唐小白將父兄的話放在一起幾番琢磨。
大概意思是,皇帝可能在宰相人選上做文章,借此打擊東宮,很可能因此影響太子納妃。
但皇帝會在宰相人選上做什么文章如何打擊東宮打擊到影響太子納妃呢
她沒想出來。
李穆則不以為然“任他拜誰為相,也左右不了東宮事務。”
很快,到了九月十五,望日朝會。
朝會伊始,侍中鄭師道便出列,請擇新相。
百官各有舉薦,如唐世恭、裴耀卿、薛嶠均在其中。
能被舉薦為宰相的,都不會是平庸之輩,至少在百官眾口之中,這幾位各有千秋,難分伯仲。
爭執了不下一個時辰后,皇帝終于開口“鄭相以為如何”
李穆眼皮動了動。
皇帝的這一句只是例行一問,縱然鄭師道有舉薦權,他身為太子,話語只會更重。
然而,鄭師道開口,卻并沒有如眾人所料給出一個人選。
“朝中賢能者眾,陛下與臣皆難以抉擇,宰相者,佐天子,理陰陽,順四時,承天授命,未若告祭天地,效仿文王,問卜求賢”
“好一個效仿文王,問卜求賢”
要不是立場不對,唐小白甚至想給對方點上六百六十六個贊。
原來在這兒等著呢
古人這種大事不決問天意的操作雖然是常態,但很少用在選官上。
就算用在選太子上,都不會用在選官上。
負責天意的基本部門一直都是鄭師道為首的青州學派官員說了算。
這么一個操作,相當于重申了青州學派官員在朝廷中的主導地位。
“還是看最后的結果,如果薛嶠為相,倒也不算最壞。”唐世恭說完,就令長子和長女先退下了,只留了唐小白一人。
唐小白若有所悟“是不是太子沒提納妃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