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人無語,與這種較真的人真是無話可說。
這時有人說道:“怎么沒見葉首輔?”
眾人這才發現,不僅剛剛升任首輔不久的葉棣沒在他們中間,就連內閣的其他幾位閣老也不在。
正在這時,行宮的大門從里面打開,走出來一名內侍:“眾位大人,行宮地方小,在京的三品以上官員,隨灑家進去吧。”
有人連忙問道:“葉首輔可在行宮之中?”
內侍倨傲地點點頭:“不僅葉首輔在行宮,國公爺也在。”
國公爺?
哪個國公爺?
眾人怔了怔,但是隨后便明白了,能被宮里的內侍尊稱國公爺,又能與葉棣相提并論的國公爺,整個大魏只有一位,那就是定國公齊慰!
又有人問道:“福王爺呢?”
按照從街上聽來的那些事,現在能在行宮掌事的人,不應該是福王爺嗎?
內侍看了問話的人一眼,不冷不熱地說道:“出了這么大的事,福王爺當然是連夜去白鹿山接太皇太后她老人家了。”
也是啊,現在當然是要去接太皇太后,還是要由太皇太后來坐鎮。
眾人松了一口氣,有人悄悄抹了一把冷汗。
忽然又有那多嘴多舌的人說話了:“太皇太后回來,可是讓誰登基繼位呢?”
是啊,仁宗駕崩時只有二十一歲,膝下只有兩個兒子,保康帝柴奐駕崩時只有九歲,只能讓他那八歲的弟弟柴冉繼位,可是現在柴冉也死了,柴冉只有十歲,別說兒子了,連大婚還沒有。
沒了,仁宗沒有后人了,柴奐和柴冉也沒有后人。
仁宗這一支斷了!
不知是誰低聲說道:“還有慶王那一支。”
旁邊的人瞪他一眼,你怎么不說裕王呢。
裕王是高宗皇長子,慶王是高宗皇五子,論起來,也該由裕王那一支繼位。
可是,裕王已經登基了啊!
守在行宮外的文武百官,忽然之間意識到同一件事。
大魏沒有皇帝了,沒有了,這一次是真的沒有了。
“我想起來了,我兒子病了,諸位大人,我告假先走一步。”
“對了,衙門里還有很多公事,我要去衙門了,那個誰,你等等我,我們順路。”
“張大人,上個月我給你替過一天班,你還記得嗎?今天我有事,就先回了。”
“王大人,昨個你說的那個事,咱們不如找個清靜的地方再議議?”
......
幾乎是一瞬之間,剛剛還聚在行宮外面鬧哄哄的官員們,便呼啦啦走了一半,留在這里的,都是官職比較高的,大多是四五品的,想走也不能走,還要等著見閣老。
也有的是覺得現在是一個千載難逢的好機會,抓住這個機會,說不定仕途上還能再進一步。
眾人原本以為福王很快就能把太皇太后接回來,可是直到葉棣宣布,由定國公與他一起監國,且將文書下發在京各個衙門之后,福王和太皇太后也沒有回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