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少爺,這人是董昀家里的?”大壯壓低聲音。
“可能是吧,我沒......看,那個就是董昀!”小滿驚喜,小孩子就是這樣,要么打打鬧鬧,要么你不理我,我不理你,幾天不見再見面時,又打從心底里歡喜。
董昀也看到了小滿,還沒下車就大喊大叫:“李饅頭,李饅頭!”
小滿大怒,久別重逢的喜悅煙消云散,搶過大壯手里的書包,氣呼呼地跑進黃秀才家的大門。
董昀得意地哇哇大叫,像只大猴子一樣,手舞足蹈地追了過去,從大壯身邊跑過時,沒有多看一眼,二傻追過來,把書包塞給他,嘆了口氣,一抬頭正對上大壯驚訝的眼神。
“咦,你不是那個誰誰誰嗎?賣包子的?”
“對啊,你不是二傻子嗎?”
......
今天顏雪懷沒去酒樓,她跟著財伯去善堂挑人了。
這還是柴晏告訴她的,京城的善堂已經人滿為患,大多都是因為戰亂而無家可歸的婦人孩子。
青萍巷的宅子里住著的人,目前看來,只有顏雪懷和財伯是最閑的,其他人都很忙,就連小滿也很忙。
顏雪懷是個油瓶倒了都不扶的主兒,偌大的宅子,不能都靠財伯一個人打理,何況小滿下學回來,也要有人照顧他。
顏雪懷和李綺娘商量之后,覺得與其找人牙子買人,還不如到善堂里挑幾個人。
到了善堂,顏雪懷才理解柴晏說的人滿為患毫不夸張。
有男有女,有老有少,有襁褓里的嬰兒,也有白發蒼蒼的老人。
接待顏雪懷和財伯的是兩位三十出頭的比丘尼,她們是昭云庵的僧人。
慈恩寺是皇室女眷清修之地,皇帝駕崩之后,宮中有位份卻無子女的宮人,便會去慈恩寺帶發修行,對于平民百姓而言,慈恩寺是一個神秘的地方。
慈恩寺在小亭山上,而小亭山的山腳下還有一座尼庵,那便是昭云庵。
慈恩寺的前身是昭云寺,后來擴建為慈恩寺,昭云寺原有的尼僧有一半留在慈恩寺,另有一半下山,在山腳下建起昭云庵。
尋常百姓不能擅自進入慈恩寺,但是能來昭云庵,慈恩寺不方便去做的事,也由昭云庵去做,比如施粥施藥。
昭云庵供奉的是大慈大悲觀世音菩薩,受四方香火,保四方平安。
聽說這兩位是比丘尼是昭云庵的師傅,財伯故意落后幾步,把昭云庵與慈恩寺的關系,悄悄告訴了顏雪懷。
于是當這兩位比丘尼問起他們的來意時,顏雪懷的態度更加恭敬,詳細說了自家的地址,家里做何營生,又說家里要找幾個打掃院子幫做家務順便帶孩子的,最重要的一點,因為家里除了女人就是孩子,所以想要女子。
兩位比丘尼點點頭,從幾本冊子里抽出一本,其中一個便拿著冊子出去叫人,沒過一會兒,便叫了二十多人過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