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夫人聽說了李紈給探春送了那套瑪瑙的頭面,心里悶悶的,只道:“她這是故意的,心里不痛快,她也不發泄,送了那么一套東西給三丫頭,三丫頭能用是怎么著?”
眾人都眼觀鼻,鼻觀心的,不說話。
賈母這邊聽說了李紈的做法好,對鴛鴦道:“她一個人帶著蘭小子,可憐見的,她送什么禮啊!我庫房里有兩套上好的狼毫,你拿出來一套給蘭小子送過去,剩下那份給了三姑娘吧!”
鴛鴦笑道:“老祖宗第一次賞東西,沒寶二爺的份。”
賈母嗔道:“他又不缺這個,何況他的那份,早在他一上學,就給了他了。”
鴛鴦笑道:“老太太一點兒也不糊涂。”
賈母道:“三丫頭雖然被封了縣主,但在她老子那兒沒得到好話,把這個給她送過去,就說我的話,改日讓她進宮去見娘娘,讓她與四丫頭一起準備一下,。”
鴛鴦笑著哄道:“老太太又操上心了,這話可得我親自去給咱們的縣主傳了。”
賈母道:“去吧!不用急著回來。”
鴛鴦明白賈母的意思,拿了東西就往園子里去了。
鴛鴦到秋爽齋的時候,探春正與惜春一起畫著最新樣式的武器,侍書忙給鴛鴦上了茶,鴛鴦謝過,把賈母的話說了,并送上賈母的禮物。
探春忙起身受寵若驚的接了禮物,道:“多謝老祖宗了。”
鴛鴦道:“老爺那個性子,老太太也是知道的,雖是膽小些,但也是為了全府上下幾百口子人好,俗話說,小心行得萬年船,姑娘也別怪老爺過于謹慎了。”
探春道:“我怎么能怪父親呢!姐姐讓老祖宗放心吧!”
鴛鴦道:“姑娘是有肚量的,老太太看著也高興。還有一句話,是我自己的意思。”
探春與惜春對視了一眼,又一起看向鴛鴦。
鴛鴦繼續道:“姑娘收的大奶奶的禮,也不要太在意,要是不適合就放起來,以后用來送禮就是了。”
探春點點頭道:“多謝姐姐提醒。”
惜春道:“剛剛我們還在說,大嫂子送來的頭面,好看是好看,就是不太適合三姐姐戴。”
探春道:“大嫂子怎么會送我這么貴重的頭面。”
鴛鴦道:“鑲瑪瑙的頭面,看著好看,但戴起來沉重,不是姑娘這個年紀能戴的。”
惜春道:“可是,那副頭面也不像是大嫂子能戴的。”
鴛鴦笑著道:“大奶奶原也是個愛打扮的端莊婦人,自從珠大爺走了以后,她整個人才變成這樣的。”
惜春知道,年輕的婦人守寡規矩多,就道:“珠大哥哥真是可惜,也不知道是什么病?怎么就去了呢?扔下大嫂子帶著蘭哥兒,也太艱難了些。”
鴛鴦面有戚色道:“都是過去的事了,現在我們再同情也于事無補,當時也是意外。”
探春與惜春一起吃驚,
探春道:“難道是真的?”
惜春道:“意外?不是病了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