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九年游歷南贍部洲,大禹又在當年黃帝軒轅氏留下的劃分方法基礎上,重新劃分出了九州。
九州以豫州居中,其他八州如同八卦代表八個方位,而青州居東,便是除豫州外的首位,根據九州所處的地理位置,按照順時針方向從豫州至青州開始,依次為徐州、揚州、荊州、梁州、雍州、冀州、兗州。
如今九州鼎成,大禹定鼎人族共主的步伐又進了一步,多寶準備離開蓬萊仙島,返回虞舜定都的蒲阪,暗中關注截教師弟師妹與闡教之爭。
虞舜的都城蒲阪城中,此時大殿之上人頭濟濟,正在討論共主之位該傳于何人。
這其中分為了兩派,一派支持虞舜的兒子義均,義均的母親是女英,外公是堯,舅舅則是丹朱。
義均雖然智力不是太拔尖,但也說不上愚蠢,不過虞舜卻要求十分嚴格,一直在拿帝王的標準要求義均,這讓義均壓力極大。
尤其是在大禹成功治理洪水后,虞舜對義均的要求更加嚴苛,好在義均也知道自己的不足,學習更加刻苦,天長日久之下,義均的本事越來越大,技藝也越來越精。
眼看兒子爭氣,虞舜也有了其他的心思,明里暗里幫助義均樹立威信,以此與大禹抗衡。
尤其是在一眾闡教弟子支持下,虞舜更加有了信心,義均也有了膽氣,與大禹開始了分庭抗禮。
“陛下,禹將這么多年泛濫大地,害得無數生靈隕落的洪水徹底平息,對人族功勞莫大。
而且這些年治理地方也很有心得,只要他治理過的地方,人族都會興盛,百姓安居樂業。
若是能讓禹接任人族共主之位,那對于人族發展來說極其有利,臣等認為人族共主之位,舍禹還有誰能擔任?”
說話的是一個老頭,他的話音剛剛落下,另一邊也有一個老頭站出來反駁。
“皋陶,禹的功勞我并不否認,他的能力我也認可,但要說只有他能接任人族共主之位,那我契也不敢茍同。
義均是陛下與娘娘的嫡子,學習十分刻苦,本事增長大家有目共睹,治理地方也很有見地,不見得比禹差。
禹雖然治理洪水有功,但這并不是他接任人族共主之位的理由,他是陛下任命的司空,治理洪水本就是份內之事,若是還像他父親鯀那樣治水失敗,那就是他失職。
若說洪水泛濫如斯,大部分原因還得歸咎于鯀的身上,禹所謂的治水之功,其實是在彌補他父親鯀的過錯,我想這一點很多人都認可吧?”
支持義均的老頭話音剛剛落下,另一個老頭直接哈哈大笑起來,朝司徒契投去鄙視的目光。
“契,你這是狡辯,功是功,過是過,鯀當年治水未成那是他的事,豈能因此貶低禹的治水之功,若是此事傳出去,那會讓百姓寒心,讓其他洪荒萬族嘲笑人族。
我人族雖經歷三皇五帝嘔心瀝血發展,生活條件比起以前好了很多,但還不是守成之時,仍需開拓之君,在這方面義均遠遠遜色禹,你應該不否認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