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教道場須彌山在西牛賀洲最中央,在西方教中的地位,就和昆侖山在三清所創的人、闡、截三教一樣。
須彌山意思是寶山、妙高山,又名妙光山,周圍有咸海環繞,須彌山由(金、銀、琉璃、水晶)四寶構成,山頂為帝釋天,四面山腰是四天王天。
須彌山高出水面八萬四千由旬,水面之下亦深達八萬四千由旬。
其山直上,無所曲折,山中香木繁茂,山四面四埵突出,有四大天王之宮殿,山基有純金沙。
此山有上、中、下三級“七寶階道”,夾道兩旁有七重寶墻、七重欄楯、七重羅網、七重行樹,其間之門、墻、窗、欄、樹等,皆為金、銀、水晶、琉璃等所成。
花果繁盛,香風四起,無數之奇鳥,相和而鳴,諸鬼神住于其中,須彌山頂有三十三天宮,為帝釋天所居住之處。
以須彌山為中心,外圍有八大山、八大海順次環繞,整個世界之形相團圓,有如銅燭盤。
須彌山周遭為須彌海所環繞,高為八萬由旬,深入水面下八萬由旬,基底呈四方形,周圍有三十二萬由旬,繼之為八山,山與山之間,隔著七海。
八山之山名順次為:由干陀、伊沙陀、訶羅置、修騰娑、阿沙干那、毗那多、尼民陀、鐵圍山。
七海之前六海名稱,即隨其所環繞之山而得名,第七山外有堿海,其外有鐵圍山。
須彌四洲:弗婆提、瞿陀尼、閻浮提、郁單越,各位于堿海中之東西南北四方。
按照西方教的教義來看,一千個一世界稱為一小千世界,一千個小千世界稱為一中千世界,一千個中千世界為一大千世界,合小千、中千、大千總稱為三千大千世界。
而須彌山上有九層,第六層有五色玉樹,蔭翳五百里,夜至水上,其光如燭。
第三層有禾穟,一株滿車,有瓜如桂,有奈冬生如碧色,以玉井水洗食之,骨輕柔能騰虛也。
第五層有神龜,長一尺九寸,有四翼,萬歲則升木而居,亦能言。
第九層山形漸小狹,下有芝田蕙圃,皆數百頃,群仙種耨焉,傍有瑤臺十二,各廣千步,皆五色玉為臺基。
最下層有**霄闕,直上四十丈,東有風**師闕,南有丹密云,望之如丹色,丹云四垂周密。
西有螭潭,多龍螭,皆白色,千歲一蛻其五臟,此潭左側有五色石,皆云是白螭腸化成此石。
有瑯玕璆琳之玉,煎可以為脂,北有珍林別出,折枝相扣,音聲和韻,九河分流,南有赤陂紅波,千劫一竭,千劫水乃更生也。
又有袪塵之風,若衣服塵污者,風至吹之,衣則凈如浣濯,甘露蒙蒙似霧,著草木則滴瀝如珠,亦有朱露,望之色如丹,著木石赭然,如朱雪灑焉。
這倒是和昆侖山很像,不能一概而論高下,不能尊昆侖山而貶須彌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