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見微子、比干、箕子諸位殿下,滿朝文武,個個長吁短嘆,正無甚計策,只見一位官員,身穿大紅袍,腰系寶帶,上前對諸位殿下說到:
“古云君不正,則臣**佞,今天子屈斬太師杜元銑,治炮烙壞諫臣梅伯,今日又有這異事。
皇上清白不分,殺子誅妻,我想起來,那定計奸臣,行事賊子,他反在旁暗笑,可憐成湯社稷,一旦邱墟,如我等不久終被他人所擄。”
言者乃上大夫楊任,黃飛虎長嘆數聲:“大夫之言是也!”百官默默,二位殿下悲哭不止。
方弼、方相分開眾人,方弼挾住殷郊,方相挾住殷洪,厲聲高叫道:
“紂王無道,殺子而絕宗廟,誅妻有壞綱常,今日保二位殿下往東魯借兵,除了昏君,再上成湯之嗣,我等反了!”
二人背負殿下,連出朝歌南門去了,大抵二人氣力甚大,彼時不知跌倒幾多官員,那里擋得住他們。後人有詩為證:
話說眾多文武,見反了方弼、方相,大驚失色,獨黃飛虎仿若不知,亞相比干趕緊上前。
“黃大人!方弼反了,大人為何獨無一言?”
“可惜文武并無一位似方弼二人的,方弼乃一莽漢,倘知不忍國母負屈,太子枉死,自知卑小,不敢諫君,故此背負二位殿下去了。
若圣旨追趕回來,殿下必死無疑,忠良盡遭殺戮,此事明知有死無生,只是迫于一腔忠義,故造此罪孽,然情甚可矜。”
百官未及答言,只聽得殿后奔逐之聲,眾官正看,只見晁田兄弟二人,按寶劍進殿前來。
“列位大人!二位殿下,可曾往九間殿來?”
“二位殿下方上殿哭訴冤枉,國母屈勘受誅,又欲賜死太子,有鎮殿將軍方弼、方相聽見,不忍沉冤,把二位殿下背負,反出都城,去尚未遠,你既奉天子旨意,速去拿回,以正國法。”
晁田、晁雷聽得是方弼、方相反了,駭得魂不附體,只因那方弼身長一丈六尺,方相身長一丈四尺,晁田兄弟怎敢惹他?一拳也經不起。
“方弼既保二位殿下出都城去了,末將進宮回旨。”
晁田來至壽仙宮見紂王,將前殿的情況回稟。
“臣奉旨到九間殿,見文武未散,找尋二位殿下不見,只聽百官道:二位殿下見文武哭訴冤情,有鎮殿將軍方弼、方相,保二位殿下反出都城,投東魯借兵去了,特來請旨定奪。”
紂王聞言頓時大怒。
“方弼反了,作速趕去拿來,毋得疏虞縱法。”
“方弼力大勇猛,臣焉能拿得來?要拿方弼兄弟,陛下速發手詔,著武成王黃飛虎方可成功,殿下亦不致漏網。”
紂王聞言覺得可行,命黃飛虎前去捉拿,這也正好中了黃飛虎的計策。
黃飛虎即領劍敕出午門,黃明、周紀、龍環、吳謙想要跟隨,但此等事情怎能讓人知曉,黃飛虎自然拒絕。
黃飛虎自上五色神牛,推開坐下獸,兩頭見日,走八百里,趕上了方弼、方相兩人和兩位殿下。
殷洪、殷郊正在焦急,黃飛虎已趕到面前,二位殿下道旁跪下,被嚇得面色十分難看。
“黃將軍此來,莫非捉獲我等。”
黃飛虎見二位殿下跪在道旁,滾下神牛,亦跪于地上。
“臣該萬死!殿下請起!”
“將軍此來有甚事?”
“奉命差遣,天子賜龍鳳劍前來,請二位殿下自決,臣方敢回旨意,非臣敢逼死儲君,請殿下速行!”
殷郊聽罷趕緊跪地求饒,哭哭啼啼述說起來。
“將軍盡知我母子銜冤負屈,母遭慘刑,沉冤莫白,再殺幼子,一門盡絕。
乞將軍可憐銜冤孤兒,開天地仁慈之恩,賜一線再生之路,倘得寸土可安,生則銜環,死當結草,沒世不敢忘將軍之大德。”
黃飛虎跪在地上,一時有些左右為難,殺也不是放也不是。
“彼此籌畫再三,臣豈不知殿下冤枉,若命概不由己,臣欲要放殿下,便得欺君賣國之罪,欲要不放殿下,其實深負沉冤,臣心何忍?沉思俱無計策。”
“也罷!將軍既奉君命,不敢違法,還有一言,望將軍不知可施此德,周旋一脈生命。”
黃飛虎眼看殷郊有辦法,趕緊開口詢問,不過殷郊的辦法黃飛虎并沒有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