始皇帝嬴政:“說得也對,若是就這水平,只怕墳頭草好深了。”
漢高祖劉邦:“抬高對手有意思么?我看那就是兩頭蠢驢。”
漢昭烈帝劉備:“老祖,這回老始說得對呀!”
漢高祖劉邦:“對個錘子!”
漢昭烈帝劉備:“我有舊友**似他,如今墳頭栽北瓜……”
明太祖朱元璋:“你說的是袁術么?”
南唐后主李煜:“估計是的,可為什么不是南瓜而是北瓜呢……”
李文:“廢話還有完沒完,也不說說,接下來怎么辦?”
始皇帝嬴政:“決策權在李二手上,你能怎么辦?”
漢高祖劉邦:“水隨渠轉,你就聽他李二的就是了。”
漢昭烈帝劉備:“今天不錯,你去申請下次再比,讓李二增加一點好感。”
明太祖朱元璋:“屁話!什么也不做,就聽他的,好壞就是遵旨二字。”
南唐后主李煜:“對頭,那樣才顯實力,讓群臣佩服,留上好印象!”
李世民是什么人呀,貞觀天子!
豈能為了這點小插曲而不比了,一道旨下去,比賽繼續!
李文對個‘桃燃錦江堤’,李世民聽罷,暗道一聲“哇操,這是向老子示威?”
可他當然高興,因為后繼有人。
可是,從此在他心里種下了拿十皇子眾位皇子比較的種子來!他還不自知。
一聲鑼響,進入下一場。
背四經五書,這二位大臣是爛熟于心。
李文有五位皇帝相助,這一時之間,豈能分出個勝負?
一眾文武,越聽越心驚,若說那對對子,是憑個思維敏捷。
可這背書,理解其意,那可是要下苦功夫的。
很多人都在拿自己打比方,自己九歲時,那蒙學還沒完成呢,更別說經學了。
這小子的經學,不但熟悉,而且見解獨到。
杜如晦又跟他翻到《易經》、《道德經》。
當李文說出讀《道德經》就讀出一個“水”字時。
掌聲再一次將震耳欲聾!
“老子說得口都干了,小子,你不會換個方式比呀!”
始皇帝嬴政的聲音總是那樣的威風。
這經呀書呀,翻來覆去就這幾本,大家都背得,這要比到啥時候去?
如是經現場提議,又轉詩詞。
李文明白,這跟唐人比詩,那是自討苦吃。
于是以大唐之人都會詩為由,不與其拼詩。
可關鍵之時,殺出個李恪來。
吳王李恪拱手笑道:“莫非弟弟也跟不成才的哥哥我一樣,只喜騎馬射箭,不喜詩?”
“哥哥錯了,不會寫幾首詩,那還真不好意思說自己是大唐人。弟弟我雖然不才,卻也是早晚習之。”
那英物李恪,李文還是挺看重的,所以也就沒準備懟他。
吳王李恪溫和地笑道:“皇弟卻想繞過詩不對,那又是為何呢?”
哇操!懟走兩個又來一個,就沒有一個是不想讓自己輸的!
李文望著一臉疑問的表演家李恪,心里真個不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