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到最后,在折子里這個富慶居然狂妄道“只要工業特區能夠全力運轉五年,微臣保證大清可以造出不輸于洋人的洋槍洋炮出來,而且還能生產出航行萬里裝載巨炮的新式戰艦……”
總的來說,折子口氣非常大,但不是瞎吹牛,這里面從前期準備,到啟動資金,包括用哪個國家的技術都有詳細的介紹,甚至還單獨描述了一下安全的問題。
這里的安全當然不是生產安全了,賤民的生死可沒人在乎,富慶嘴里的安全就是民心向背。他認為工業特區由于用的是洋人的法子建設的,所以應該修筑城墻軍營給圈禁起來,只允許貨物物資流通,而禁止平民百姓和里面的人接觸。從而避免了洋人蠱惑我大清的人心。
這個計策是富慶根據肖樂天的授意百分百復制下來的,可以說是當時大清國內最現實,觸動各方利益最小的方案,具有很強的操作性。
當這份折子被恭親王遞出來以后,東暖閣內一片安靜,人們紛紛傳看而后低頭不語,直到慈禧率先打破了安靜。
“我看這個法子可行!”先說話的正是九帥曾國荃“大清現在是個什么樣,我想諸位大人都看在眼里了,如果不發憤圖強恐怕以后洋人更要蹬鼻子上臉了。畫出幾百畝地出來搞個試點怕什么?我先表態,寧波和福州兩個特區,我下軍令狀五年絕對給朝廷干出個樣子出來……”
曾國荃前半句話還算在理,可是后半句在場的滿臣都不愛聽了。哎呦喂,這就要下手了?你們湘軍都快把江南富庶地給刮光了,光良田你們搶了多少啊,現在貪心不足又開始惦記我們滿人的這點家業了?
還沒等滿臣們駁斥他呢,突然有一個聲音毫無感情的傳了出來“啟稟皇上、太后,不知道這工業特區要放在哪一個衙門主管呢?按理說這應該是工部的差事吧,但是里面又涉及到了跟洋人溝通的事務,這又是總理衙門的差事……”
“不僅如此,安排軍隊修造城墻,建軍營這又是兵部的差事。甚至連教化周邊民心,避免洋人蠱惑,這些是禮部的事務……說來說去,這件事各部衙門都要配合,不知道朝廷準備怎么協調?另外,這件事牽頭總負責人不知道朝廷有沒有人選啊?”
動手了,清流這就正是開始動手了。不光兩宮太后還有重臣們都驚醒起來了,就連同治皇帝也嗅出不一樣的味道了。
清流自古都是以人多、組織差著稱,一般來說除了嚷嚷的兇之外,真沒什么人能期待他們能干出什么事情,但是清流的領袖可不一樣了,這種人基本上都是全國知名的儒臣,聲望能力甚至超過了一般的實干派督撫。
如果皇帝遇到這樣的大臣,說實話還真的挺頭疼。尤其是面前這位,以剛正不阿為代表的翁同龢,就是各方勢力都不容小覷的清流領袖。
翁同龢,字叔平,江蘇常熟人,大學士翁心存之子。咸豐六年一甲一名進士,歷任戶部侍郎、都察院左都御史,刑部、工部、戶部尚書,軍機大臣兼總理各國事務衙門大臣等要職。您看看,歷史上的翁同龢就是這么牛逼。直到戊戌變法之后,才因為學生們的牽連而被罷官回鄉。
而同治四年的翁同龢,已經奉旨在弘德殿行走,授讀同治帝,這可以說就是帝師的待遇了。而這時候的他,才35歲正是年富力強的時候,被推為清流領袖這幾乎就是朝野公認的。
帝師開口了,就連皇帝和太后都要給點面子,慈禧和慈安沒說話,小皇帝同治不知道應該說什么,只有奕?開口了“叔平啊,咱們這不是在商議嗎,一切都沒定呢,都沒定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