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達開現在也有點懊惱“早知道先生有這樣的妙計,我們當初就應該多儲藏點銀兩,少弄這么多珠寶了……”
肖樂天搖了搖頭“沒關系,大清朝別的沒有,散碎銀兩有的是,我就不信了,咱們拿著這么好的銀幣換他們的銀兩,會有人不換嗎?”說完肖樂天輕輕一吹那枚銀幣,悠揚的嗡嗡聲響了起來,聽的在場人心花怒放。
“殺豬宰羊,今天山寨開大餐嘍……”肖樂天一聲吼,整個太白頂歡聲雷動。
錢是男人膽啊,這話說的一點都沒錯,酒宴上肖樂天算是正式把自己的經濟布局和石達開、范鐮給交底了。
坐在一桌上的都是真正的精英人物,他們開始還不太明白肖樂天鑄幣里面的門道,等到肖樂天醉醺醺的把所有的彎彎繞都講明白了,他們才算恍然大悟。
鑄幣是能賺錢的,這個道理大家都知道,但是究竟是怎么賺錢,很多人都不甚了解。首先,鑄造銀幣不可能使用純銀,為了增加銀幣的硬度這里面一定會加入一些其他的硬金屬。比如袁大頭,里面就加了十分之一的銅。
在和白銀的價格相對比下,銅的成本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么這十分之一的利潤就穩穩的賺到手里了。
第二點,就要分析一下古代的火耗制度了。火耗一詞最早出現在明朝,是名相張居正所創,也正是他的一條鞭法讓銀兩進入了國家稅收體系,終于成為了貨幣大家庭的一員。
有銀子就必須要進行鑄造,民間買賣流通的不可能都是大銀錠,普通民眾有一二錢散碎銀兩就算是富裕戶了。而作為州縣**,他們通過稅收收繳上來的銀子,絕大多數都屬于散碎的銀兩。
為了運輸方便,為了遞交京城好算賬,銀兩在縣一級的單位就要進行一次熔煉,把散碎銀子熔煉成大個的元寶。而熔煉過程中必然會出現損耗,這種損耗就叫火耗。
很快的,明清兩代的官吏們就發現火耗聚財的優點了,一兩銀子究竟收多少火耗這完全是自己說了算啊。按照最最清官的標準來算,一兩銀子都要收到三錢的火耗,而貪官就更別說了。
古代一斤十六兩,清官收火耗都達到本金的五分之一了,這可就是平白給老百姓增加了20%的稅收。好吧,至于那些把火耗收到五錢以上的貪官,他們除了逼百姓造反之外也就沒啥作用了。
肖樂天想要鑄造更多的銀幣,那就需要更多的散碎銀兩,當然了肖樂天是有良心的,他不會把火耗收到三錢,但是二錢總是應該收的吧,這又是妥妥的12%的純利潤啊。
“范掌柜啊,我的好王爺啊,天底下有什么買賣能夠不費吹灰之力就得到二成二的利潤,這可是沒本的買賣啊!現在您知道我為什么要賄賂整個易縣的官吏層了嗎?我就是為我們大量從民間吸收銀兩而做準備,有了這批人的保護咱們想吸納多少銀兩不能夠呢?”
“易縣雖小,但是一年下來總要有20萬兩的稅收,而這些銀兩都將是我們鑄幣的原料,你們想想這有多少?再加上民間淤積的銀兩,我可以說幾十倍于一年的賦稅,咱們大清的地主們不就喜歡往倉庫和地里面埋銀子嗎?老掌柜你想想你的哥哥……”
范鐮一聽氣的直點頭,他分家的那個哥哥啊,光銀庫就挖了十個大地洞,藏起來的銀兩不下百萬,可是這次分家居然只給了自己十萬兩,還說什么這就是照顧兄弟了,按照規矩應該一分不給的,我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