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因民軍起事,各省相應,九夏沸騰,生靈涂炭,特命袁世凱遣員與民軍代表討論大局,議開國會,公決政體。兩月以來,尚無確當辦法,南北暌隔,彼此相持,商輟於途,士露于野,徒以國體一日不決,故民生一日不安……”
這是開頭點出了當時的社會環境,九夏沸騰、生靈涂炭,說的是整個國家已經陷入了嚴重的內戰之中,而命令袁世凱與軍民進行談判討論,則說明滿清已經沒有了全面戰爭的想法或者說能力了。
“今全國人民心理,多傾向共和,南中各省既倡議於前,北方各將亦主張於后,人心所向,天命可知,予亦何忍以一姓之尊榮,拂兆民之好惡?是用外觀大勢,內審輿情,特率皇帝,將統治權歸諸全國,定為共和立憲國體,近慰海內厭亂望治之心,遠協古圣天下為公之義……”
好了隆裕太后也不藏著掖著,直接明說,大家既然希望共和,都是人心所向的事情了,那么我就帶著皇帝,將統治權交出來。請記住,是我們主動交出來的,可不是兵臨北京城大炮轟炸紫禁城,我們娘倆在煤山上吊前所說的這番話。
“袁世凱前經資政院選舉為總理大臣,當茲新舊代謝之際,宜有南北統一之方,即由袁世凱以全權組織臨時共和**,與民軍協商統一辦法,總期人民安堵,海宇乂安,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予與皇帝得以退處寬閑,優游歲月,長受國民之優禮,親見郅治之告成,豈不懿歟?欽此。”
最后的戲肉終于來了,這才是退位詔書里最有價值的閃光點,仍合滿、漢、蒙、回、藏五族完全領土,為一大中華民國。
這句話就已經把東三省、蒙古、青海、西藏包括新疆這些廣袤區域的分裂企圖給徹底打消了,從法理上就已經絕了他們的念想。
你們當年都是在滿人皇族面前宣誓效忠,承認大清皇帝的統治權的,都已經二百年了,多少活佛是皇族冊封的?多少回部、蒙古王公大臣們是皇帝認命的?幾乎所有的邊疆民族都需要滿清皇帝的冊封來保證法統的純正。
現在宗主國開口了,把滿漢蒙回藏所有的完全領土,匯成一個大中華民國,這就是滿清對于中國的一個最大貢獻。
也許有人說了,你滿清都退位了,邊疆少數民族的王公大臣們完全可以不聽你的啊,我們直接獨立不就行了嗎?
是的,這句話也沒有錯誤,說的很對,也確實有很多人就是這么做的,可是大家別忘了當你背叛一個政權的同時,你其實也已經丟掉了那個政權所賦予你的權利。
就好比說你這個活佛名號是乾隆皇帝冊封的,而且歷代轉世之后都需要清廷冊封一遍,那么當你背叛清廷之后,你這個名號當然就不能繼承走了,這就是法統的純正性。
新疆和蒙古的王公貴族們,也是一樣你的這個王爺名號是人家康熙爺賜予的,你頂著這個名號統治好大一片草原,都傳了二百年了,現在你要造反?那么這個王爺的名號你就不能再用了,就算用也沒人聽了。
不要以為大義名分沒有用,你完全可以自己給自己封一個名號,看看有沒有人信服?恐怕大多數牧民都會把你當成瘋子,就算你短時間裹挾一批百姓,也不會得到民心向背。
注:我再努努力,爭取晚上再來一更,昨天訂閱還是挺好的,感謝全訂的書友,心凈咬咬牙晚上再多寫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