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后來和斯特凡斯基將軍閑聊之后,他才明白俄國人對遠東的野望是多么的龐大。
主力戰艦的目的是進行戰略威懾的,十二艘最新的主力戰艦出現在太平洋,就能打破英國一家獨大的格局,俄國人并不是真傻到和英國進行太平洋海戰,但是這么多戰艦對英國人的威懾力肯定是非常巨大的。
只要保持住這種威懾力,俄國就能在東亞多分一塊蛋糕,很多生意英國人就算不愿意也得讓俄國人來摻合一下,肉湯總是要多喝幾碗的。
而十五艘護衛戰艦其實才是作戰的主角,這些一千五百噸左右的鐵甲戰艦,對付英法肯定是不夠用的了,但是對付肖樂天還有日本、朝鮮包括大清,那都足夠了。
這些戰艦可以隨時教訓那些不聽話的野蠻民族,從而彰顯大俄國沙皇的天威。
至于說十八艘小型戰艦,那就是搞近海防御用的,海參崴總不能讓主力戰艦去守備吧,最后防守的重任還是得這些小型戰艦來干。
沿著近海巡邏,開到大清的長江流域,海河流域,黑龍江、烏蘇里江流域去旅旅游,嚇唬嚇唬地方官什么的,這些小炮艦真是在好用不過了。
三個梯隊組成一支特混艦隊,從軍事角度上來看確實是夠亂的,但是從政治方面,從東亞大戰略方面來看,這三個梯隊組建,已經體現出了沙皇非常高明的戰略思維。
亞歷山大二世不愧為俄國歷史上的一名雄主!
如此龐大的一只特混艦隊,排成三列齊頭并進行駛在馬六甲海峽的正中間,漫天的白帆遮蓋了云霞,噴涂的黑色煙塵遮天蔽日。
沿途所有的商船、漁船全都得給他們讓路,甚至連駐守獅城的兩艘英**艦在此刻也得讓路,甚至提前發出友好的問候旗語。
俄國人瘋了,俄國人這是讓肖樂天給刺激瘋了,波羅的海艦隊幾乎抽調一空,如此恐怖的戰斗力投放到東亞,嚇的英國人不停的從印度次大陸調集兵艦向**和上海方面增援。
當然了這種增援不是為了作戰,而只是為了給自己增加威懾力。說白了這就跟中二學生學習黑社會搶地盤一樣。
“你等著,我叫人去……”
“你別走,有本事你別走……”
最后雙方拉了一群站腳助威的,不過大部分時間是不會打起來的,頂多就是相互罵兩聲“你愁啥……瞅你咋滴……再瞅一個試試……試試就試試……”
為了避免俄**艦和地方船只發生沖突或者說意外的碰撞,兩艘英國風帆戰列艦,在隊伍的最前方一左一右幫助俄國旗艦分開航道,所有的商船都得從兩側繞行。
正因為距離很近,所以英國士兵能夠看清楚圣彼得號的所有旗語和燈光信號。
“快看!圣彼得好掛起了燈光信號,旗艦召集所有艦長聚會議事!”
“肯定有重要的事情發生,俄國艦隊怎么會在大半夜召開緊急會議呢?快快快……馬上通知長官,通知獅城總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