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見新教從誕生那一天開始,就和教宗有不可調和的矛盾,甚至可以說文藝復興還有理性時代的開端,就是新教點燃的第一根蠟燭。
有了馬丁.路德的提倡,后期歷代德國國王都非常重視對民眾的教育,1619年德國魏瑪公國就發布了世界上最早的義務教育法令,雖然推廣的并不是很徹底,但是也引領了時代之先。
義務教育一直發展到了十九世紀初,普魯士率先完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全民義務教育,6-12歲的孩童必須強制接受義務教育。
在當時看來,這種政策確實是勞民傷財的,而當時的普魯士并不是歐洲的富有國家,相反的他們還非常貧窮。
但是威廉一世曾經說過,和義務教育長久對民族的好處來對比,眼下的這點苦日子根本就不算什么。
數十年甚至上百年的義務教育沉淀,終于讓落后于全世界的德意志民族成功的引領了第二次工業革命。
雖然因為美國的兩次軍事干預,讓德國沒有占到世界第一強國的位置上,但是至少他們成功的把日不落帝國拉下了馬,這一點已經是一個不小的奇跡了。
肖樂天當然不會和格萊斯頓談這么細致,那些前世帶來的記憶可不能隨便示人,肖樂天只是挑選著一些能夠拿到臺面上的點來向對方展示。
可是就是這些孤零零的分析點,就已經讓格萊斯頓動容了。
肖樂天語重心長的說道“其實我并不是完全反對本杰明的殖民政策,對于日不落帝國來說,殖民地確實是整個帝國經濟圈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
“但是您更應該明白,我們必須要用發展的眼光來看問題,不同的歷史時期就必須要有不同的政策來平衡……”
“當英國科技已經領先他國數個時代,國內內政非常穩定而海外又有無數殖民擴張機會的時候,那就應該果斷的實行殖民擴張……”
“內功都已經練的全球無敵了,就必須要換霸道之術,去搶占富饒的殖民地,這戰略沒有錯!一點錯都沒有……”
“但是!當英國本身對其他民族的科技代差已經不是很明顯了,國內民生已經出現很多矛盾了,再加上全球殖民地都已經瓜分的差不多了……”
“這個時候,貴國再固執的堅守陳腐的殖民擴張政策,難道還正確?”
看著格萊斯頓眼睛越來越亮,肖樂天明白自己已經說到了點子上了,打鐵要趁熱“請您醒一醒吧,不要再讓本杰明如此禍害大英帝國的國運了!”
“這個時代還想搞殖民擴張?算算成本投入產出比好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