仇鉞止住笑聲,認真的說:“不,有的談,前提就是把你的腦袋留下”,說完,仇鉞緩緩舉起刀,臉色瞬間變得冷酷,“你們韃靼殘害我大明這么久,我們等這一天等很久了,今夜不是你死就是我亡,廢話少說,為了你火篩的榮譽而戰,想要回草原就從我尸體踏過去”。
楊一清安排善后事宜后,開始提筆寫信給朱厚照,剛鋪好紙筆,王守仁就走了進來,楊一清微笑著問到:“伯安,有事嗎”?
王守仁面無表情的問:“楊大人,這幾天有件事一直憋在心里,不吐不痛快,希望楊大人能為我解答疑問”。
“你說”,楊一清也很想知道王守仁為什么對自己的態度突然變得冷淡,甚至是冷漠。
“楊大人,據聽說,你早在七天前就已經到了河套地區是嗎”?
楊一清撫須點頭:“沒錯,七天前我們過了大同到了河套平原”。
“要這么算的話,四天前韃靼攻打榆林衛的時候,你應該趕得及支援”,王守仁眼里隱隱噴出怒火,剛才他在和早期的新軍閑聊時,得知韃靼破了榆林衛后,肆意燒殺搶掠,死在韃靼刀下的明人不計其數,不少人是普通的匠戶和軍戶。王守仁再也壓不住心里的怒火,憤而找楊一清對質。
楊一清聽到王守仁這么問,也大致明了王守仁的來意,他點頭:“是的,當時的距離不遠,我趕得及去支援”。
王守仁的手握緊又放開,重復了好幾次,深呼吸幾次后,王守仁冷冷的說:“那你可知道因為你不去支援,造成了多少人死亡嗎”?
楊一清有些驚訝,他不可思議的看著王守仁,指了指自己:“你的意思是說因為我沒去支援,所以造成了很多人死亡”?
王守仁點頭,楊一清看著王守仁好久,突然問到:“伯安,我只說三點,你自己慢慢思考。一、榆林衛的守城責任是誰;二、若是我沒有到河套平原,那榆林衛的責任還能算在我頭上嗎?三、僅憑我手上的這點兵力,去支援榆林衛偷襲韃靼的后方,你覺得勝算如何”?
王守仁梗起脖子,漲紅著臉說:“是,我知道守城的責任不在于你。但無論怎樣,我們不是應該先支援,而后再討論追責的事情嗎”?
楊一清被王守仁氣笑了,“我去支援?你知道我帶著多少人馬嗎?就三萬人,這三萬人不到一萬是新軍,剩下的兩萬是我從遼東邊軍那里整編來的,邊軍是什么樣你也看到了,這兩萬邊軍當中絕大部分是步兵,只有區區五千騎兵。就憑這些人能在河套平原和韃靼交鋒嗎?換做是你,有幾分把握?若我真如你所愿去支援榆林衛了,在平坦的平原上,面對熟練騎射的韃靼,你覺得我們能活下來嗎?你是想著我的兵能跑得過戰馬嗎?還是想著榆林衛那幫蠢貨會出城來救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