差了。
知縣也知道存在貓膩,有心整頓縣府,縣丞帶頭摞挑子不干了,主簿、典史響應,整個縣府瞬時空蕩蕩的,稅收不上來,戶籍也沒人去管理,那些潑皮混混也不知從哪得到縣府沒人的消息,到處惹是生非,知縣無奈,只好捏著鼻子說以后這些事情他都不管了,只做個太平知縣。
陸昆看著調查來的情報,實難想象在成都府地界上竟然還有這樣的惡霸豪紳,要知道朝廷已經全國推行稅制和戶制改革,這兩項改革都是針對地方豪紳的刀子,可以預見未來地方豪紳肯定會出幺蛾子。
陸昆靜靜的想了一晚,忽然想起了朱厚照曾經針對這種情況說過的一番話,“每項改革都必須要犧牲一部分的利益,而這一部分人往往都是以前體制的既得利益者,他們習慣了,現在沒有了,自然會不甘心,自然會想出各種各樣的方法來對抗,這種情況是恒古存在的。但偏偏越是這樣,改革越要堅持下去,朝廷最大的優勢有兩點,一是改革符合大部分人,特別是底層百姓的利益;二是朝廷握著兵權,兵權是國家的保障。既然他們不聽話,不肯配合改革,那就讓軍隊去和他們說話,朝廷和官府負責說理,軍隊負責蠻不講理”。
當時朱厚照還是個太子,很多官員聽到后曾在心底暗暗鄙視朱厚照,一介莽夫而已,治理天下若是靠軍隊的話,明朝早就大亂了。百姓沒有讀書不懂理,官府應該曉之以情動之以理,以德服人以理服人,怎么可以說讓軍隊去和百姓蠻橫呢。
陸昆以前當過縣令,知道窮山惡水出刁民是普遍存在的狀況,也懂得官府如果沒有強硬手段根本無法完成政務,簡單點說,每年的兩次稅收,若是按照這些官員所說曉之以情動之以理的方法,估計一粒米都收不上來。官府為何要配備典史和差役?不就是為了防止刁民嗎?
陸昆很認同朱厚照說的話,有些地方的豪紳確實需要軍隊去敲打一番,不然都不知道是誰的天下。思索一番后,陸昆動身去了四川戰區找林三兒和邱明志,這兩人是四川戰區的最高將領。
陸昆也不遮遮掩掩,直接道出了此案。林三兒和邱明志才知道李成回鄉探親出了事,邱明志急忙問:“陸大人,那現在應該怎么辦”?畢竟死了人,邱明志再魯莽也知道這事無法輕易解決。
林三兒和邱明志都是陛下新軍的老人,陸昆也沒打官腔,直接說:“現在稅制和戶制的改革政令已經下來了,施政難度極大,最大阻力就來自這些地方上的豪紳,所以我需要軍方的幫助”。
邱明志不明所以,怎么說著李成的事,突然又變成了改革?林三兒倒是聽出了陸昆的話外之音,問陸昆:“陸大人,依您之意,是擔心豪紳對抗朝廷,反對改革嗎”?
陸昆點頭說:“是啊,戶制還好辦,稅制很麻煩。以往納稅最多的是百姓,現在是那些豪紳,他們肯定不愿意,
(本章未完,請翻頁)
沖突是無法避免的,而官府負責緝捕的多是本地人,與這些豪紳有著千絲萬縷的關系,處理起來很慢,或者說根本不會處理,所以我需要軍方的幫助,推行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