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瑾看著醫用機器人手術過程,沒有出現一點差錯,患者的手術完美成功。
她推門走出手術室,患者家屬立刻圍了上來。
“陳醫生,我爸是什么情況!”
陳瑾笑著回應道:“手術完美成功,只需要經過一段時間康復鍛煉,就能恢復正常。還好這次沒傷到內臟,要不然就不好處理了。”
患者家屬喃喃自語道:“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現在機器人都能完成手術了。”
馮長江一直等待著手術的結果,他了解到智能機器人手術完美成功。
他立刻拍板決定道:“立刻與星火科技聯系,引進人工智能圣手和醫用機器人,把我們醫院打造成智能醫院。”
燕京大學附屬醫院立刻與星火科技達成試點合作。
原價5000萬一臺的醫用機器人,年費30萬的人工智能圣手免費試用一段時間,效果達到要求再付費。
燕京大學附屬醫院引進8臺醫用機器人和一套人工智能圣手。
使用人工智能圣手必須要用到VR智能眼鏡,星火科技的分布式VR智能眼鏡也同時推廣出去。
馮長江開會研究人工智能圣手的使用。
最后多名專家一致決定,患者經過醫生的檢查和器材檢查,資料都匯總到人工智能圣手那里。
但這名醫生無法提前看到人工智能圣手給出的檢查結果,只有他確定好具體的病癥,并提出治療方案。
人工智能圣手才會給出它的檢查結果和治療方案。
如果差異較小,由當事醫生進行選擇,如果差異較大上報科室主任醫生進行選擇。
采用這種方案,主要是為了培養醫生,不讓他們對人工智能產生依賴。
如果對疾病判斷錯誤,沒有造成嚴重后果,不會增加他們的負罪感,只會增加他們的羞愧感。
如果發現人工智能圣手錯誤,雖然這個幾率幾乎渺茫,但也能增加他們的自豪感。
燕京大學附屬醫院經過看病流程改制之后。
病人們立刻發現看病方便了許多,幾乎跑一趟醫院,就能確認自己所患的疾病。
有人還遇到機器人給他做手術,先期也很害怕或是抵制,但習慣之后也沒覺得有什么不對。
更有的患者發現醫院的漏洞,他們發現人工智能圣手診斷的結果更精確。
無論是大小毛病,只要掛一個普通號,讓醫生開完相關的檢測之后,人工智能圣手就能診斷出具體的病癥,再也不用排隊去掛專家號,還能省下一筆可觀的費用。
燕京大學附屬醫院很快聲名鵲起,并成為醫院圈之內公認的攪屎棍。
因為很多病人發現其他大醫院專家診斷不出來的病癥,竟然可以被一個人工智能診斷出來,他們立刻對這些醫院水平產生質疑。
馮院長露出笑容,看著逐漸火爆的醫院,心里高興的想道:“醫院越火越好,其他醫院越氣越好。
他們的愚蠢才能襯托出我的聰明,這次真的賭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