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宇聽到袁可慶的話,他有些好奇運用中微子通信網絡后,魯班對工業機器人的控制能達到什么程度。
袁可慶立刻帶領周宇來到比較特殊的生產車間。
他們站在車間外面,隔著透明玻璃觀看車間內部的場景。
這是十多個工業機器人正在加工一個非常龐大的構件,它有一個足球場大小,四四方方形狀很像硯臺。
設備的一面是水平面,另一面是多個復雜的曲面。
袁可慶興奮的介紹道:“這是百萬噸磁壓機的核心部件。
我們公司十萬噸的油壓機已經無法加工特殊材料。
超導材料取得突破后,強度更高的磁壓機有了實現的可能。
但磁壓機一面必須保證絕對水平,讓材料受力均勻。
另一面是多個復雜曲面組成,它是用于放置磁場線圈,只有通過這個布局,磁壓機的磁場才能保持均衡,讓磁壓機每一個平面壓力相同。
水平面的加工較為簡單,但凹槽類復雜異型曲面以前只能靠人來加工。
加工難度太大,機械根本無法實現復雜曲面的加工,但現在人工智能魯班可以通過中微子通信網絡,指揮工業機器人加工復雜曲面。
最關鍵就是中微子通信網絡的低延遲。
它可以讓人工智能魯班指揮工業機器人協同工作,遇到任何情況都能及時調整。”
周宇聽到這里就明白,以前機器人加工在復雜的機械加工領域,都無法和水平達到大國工匠的精英技術人才相媲美。
機器人主要用于重復性加工,和程序較為簡單的加工。
大國工匠加工精度可以達到納米級,憑借的就是手感和經驗。
這偏偏是人工智能和機器人無法達到的領域。
加工某一個沒有加工工藝標準,非常復雜又稀缺的零件,大國工匠的作用要比智能機器人方便。
加工大型曲面復雜材料,這種機器人無法加工的零件,只能依靠大國工匠來加工。
大國工匠加工設備的精度非常高,但它的缺點也非常巨大。
成為一個大國工匠,需要本人具有天賦又通過數十年的努力,他加工一個設備產量還非常低。
現在智能工業機器人已經能完全達到大國工匠的加工能力。
星火精密制造公司以后可以大規模加工復雜的機械結構。
這是極為具有競爭力的技術,讓更多人才走到研發崗位上,危險又麻煩的機械加工,都會被人工智能和工業機器人代替。
大國工匠不像普通的工程師,他們哪怕是被人工智能沖擊,也絕對不會失業,反而更能發揮出他們的能力。
只會悶頭搞加工的人絕不會成為大國工匠,每一個大國工匠看到一個設備,他很快就能想到加工這個設備,需要從哪里下刀,通過什么辦法加工?
這正是人工智能所欠缺的能力,大國工匠借助人工智能,可以發揮出強大的效果。
周宇稱贊道:“人工智能和工業機器人在中微子通信網絡的促進下,竟然能發揮這么強大的功能。
人工智能可以指揮工業機器人進行毫秒級的控制,無怪乎它能加工復雜程度非常高的零件。”
袁可慶笑著說道:“周總,加工這個巨大的設備,只是人工智能魯班能力的一部分,它還可以加工更加精巧的設備。
比如我們以前只能給航空科技集團加工火箭發動機部分組件,現在可以直接加工整個火箭發動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