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上科考城在倭國近海開采完金屬鎵礦脈,他們又以龜速向著北太平洋行駛。
水上科考城穿不過狹窄的宮古海峽,只能順著倭國海岸線向南行駛,穿過小笠原群島,進入到北太平洋里面。
沒錯,水上科考城正在向南行駛,這是因為太平洋太大了,哪怕是處在北太平洋的馬里亞納海溝,依然處在他們的南方。
馬里亞納海溝是目前所知地球上最深的海溝,該海溝地處北太平洋西部海床,靠近關島的馬里亞納群島的東方。
太平洋除了馬里亞納海溝,還有非常多的海溝,這些海溝形成時間大約是在6000萬年前,太平洋經受了巨大的沖擊,形成一系列海溝。
黃可看著馬里亞納海溝的詳細資料,這里將是他們科考的最后一站。
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11034米,以10米一個大氣壓的標準,馬里亞納海溝時刻處在1100個大氣壓的壓力下。
這么巨大的壓力,將會形成非常稀有的材料,對星火科技以后的材料研發,起到非常好的啟發作用。
深海潛水艇承受的極限水深,也是完全按照馬里亞納海溝最深處所設計。
它們完全能承受馬里亞納海溝海底的強大壓強,在馬里亞納海溝采集到足夠的標本。
黃可仔細讀著馬里亞納海溝的資料。
馬里亞納海溝為兩個板塊輻輳俯沖帶,太平洋板塊在這里俯沖到菲律賓板塊之下。
馬里亞納海溝位于11°20′N,142°11.5′E,即于菲律賓東北、馬里亞納群島附近的太平洋底。
亞洲大陸和澳大利亞之間,北起硫黃列島、西南至雅浦島附近。
其北有阿留申、千島、小笠原等海溝,南有新不列顛和新赫布里底等海溝
馬里亞納海溝全長2550千米,為弧形,平均寬70千米,大部分水深在8000米以上。
黃可再次看向馬里亞納海溝近期的天氣,只要沒有超強臺風來襲,水上科考城不懼怕一般的風浪。
如果真的有超強臺風生成,水上科考城只能避其鋒芒,繞路前往馬里亞納海溝。
黃可長舒一口氣,中央氣象臺預測到的結果,近期北太平洋區都沒有超強臺風生成。
他這個好心情剛維持一會兒,太平洋海面上的天氣說變就變,晴朗的天空很快變成暴雨如注。
水上科考城卻完全無懼風雨,繼續向著目標前進。
在這一路上,被動聲納陣列和中微子雷達全功率開啟。
北太平洋區域,那是美國潛艇非常活躍的區域,他們根本不知道,自己潛艇的聲紋信號已經被上方路過的水上城市收集,并傳給華夏有關部門。
“又是一個油氣田,埋得那么深怎么開采,根本就沒有價值。”
“這么大的銅礦,這應該是世界上已知最大的銅礦,只不過埋藏太深,不只是在5000米的海底,想要開采這個銅礦還得從海底向下挖800米。
這個開采難度太高了,挖銅礦不值得,先標記下來,等以后技術成熟再說。”
“好大一片金礦,只不過這些金礦太分散,只形成零散的礦脈,根本沒有開采價值。”
“錳結核,好大的一片錳結核,開采難度較高,但這種材料價值較大,建議開采。”
“這種材料好特別,它位于太平洋6800米深的水底,我用中微子通信雷達看到到非常多的材料,第1次看到這個樣式的中微子圖譜。
這種材料的開采難度極高,我建議深海潛水艇開采這個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