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一個人多一份力氣,周江河確實判斷失誤,干旱的土地光靠人工挑水是個大工程,李大有套上牛車拉水進度快了不少。
下午六點多,天稍微涼快一些,最后一大桶水總算是把田地澆完了,李大有碎碎念個沒完沒了,不知道是把他自己的祖宗還是別人的祖宗也整整招呼了一遍。
當然,還有可能是周江河的祖宗,但沒指著鼻子罵,周江河也不知道!
這家伙就是嘴碎,人是好人,至少對周江河是沒的說。
“不是說種植桑樹?怎么種植藥材?”李大有叼著香煙,腳丫子搭在牛車上,風一刮那叫一個臭。
周江河皺起了眉頭,目光掃了一眼他的腳丫子,“不是每天都洗腳?”
“可不是每天都洗,我這汗腳,走多了就臭的很。”李大有連忙踩上鞋子。
周江河頓了頓,將自己的計劃大致和李大有說了一遍,聽的李大有眼珠子直冒精光,“江河,這倒是個好辦法了噻,我看行的通……”
“那咱們什么時候開始干?”
“不知道。”
“不知道?”
李大有翻了翻白眼,有點不爽,“江河,你是不是嫌棄我沒文化,什么都不知道?什么都不想和我說?”
被李大有問的有些尷尬,周江河搖搖頭否定了他的說法,“先看看我種植這塊效果……”
李大有豁然,重重點頭,“也對,先看效果不能盲目……但我覺著肯定能行。”
“為什么?”
“因為你是周江河啊,為什么?”李大有像是看白癡一樣看著他。
“……”
周江河啞然,也不知道怎么接下去,坐了一小會兒和李大有趕牛車回家,有李大有這張破嘴,一路上幾乎沒有人不知道周江河要種植人參當歸。
得知周江河種植藥材,村里議論聲開始慢慢發酵,周江河要做的事兒必須仔細斟酌,很有可能是賺錢的門路……
于是,天剛剛黑下來,周江河家的院子里已經再次坐滿了人,昨晚上有的人蹲了一晚上,今天學聰明不少竟然自帶板凳,平時不愿意湊熱鬧的老太爺竟然也來了。
老太爺來了,周喊水縱使有一千個一萬個不高興,還是乖乖的把電視機抬了出來!
老規矩先看新聞聯播,信號不是很好,電視屏幕上刷拉拉的雪花不斷,但一點不影響大家看電視的熱情,老太爺坐在最前邊兒,滿是褶皺的老臉一直繃著。
老太爺這表情已經延續了快四十年,笑的時候跟少,就這么繃著臉,可能也是大家怕他的原因之一。
“江河。種人參當歸賺錢嗎?”王國忠坐在角落,見周江河拿著白手巾擦臉出來微笑著問道。
“賺錢肯定是賺錢,但現在還沒賺到錢。”周江河笑著回了一句。
“咱們村子的地不太適合種植藥材吧,之前張橋不是也鼓搗了,種植人參根本就不長,賠了不少錢呢。”劉占方撓了撓頭,看著老支書蔡邦子說道:“蔡叔,當時怎么回事你還記得吧,我是有點記不清楚了……”
“我也不記得了,前前后后也快十來年了吧。”蔡邦子說道:“我就知道賠了不少錢,前前后后萬八千塊的總是有的,丁校長的錢不是都借給他了,到現在這個錢好像還沒還……”
聽大家七嘴八舌你一句我一句,周江河拿著小板凳坐下,有人問他問題他會回答兩句,種植藥材這事兒他不打算拉著大家一起做。
之前種植水稻求爺爺告奶奶,挖水渠也是一樣兒
(本章未完,請翻頁)
,經過這兩次事兒之后他看清了很多,這些人不能主動求他們做,只有讓他們看到,不用找他們也會主動上來。
上趕沒有好買賣,這是老輩子流傳下來的話,一點都沒錯。
“這就是你的計劃?”秦筱京不知道什么時候坐在了他身邊兒。
周江河側過頭看了她一眼,穿著一件白色半袖,下半身是格子裙,腳底下踩著一雙高跟鞋,看上去時髦的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