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手支撐在桌子上,韓度侃侃而談“經義和經史我就不說了,想來你們的方先生也早就和你們講過無數遍。我就側重說一下策論,這也是在會試當中最為重要的地方。”
現在的科舉考試還沒有到考八股文的程度,很多人都以為八股文是朱元璋弄出來的,其實不是。朱元璋制定明朝科舉制度的時候,只是規定“非五經、孔孟之書不讀,非濂、洛、關、閩之學不講”,對于行文格式,只是規定了“以典實純正為主”。
這樣的規定其實并沒有什么問題,現代考試中對于行文格式的要求也是極其嚴格的,朱元璋的目的主要是改變隋唐時期散漫的文風。朱元璋是個老實務實的漢子,對于華麗虛浮的辭藻并不感冒,或許也是因為他從小沒有讀過書的緣故,沒有受到儒家糟粕的荼毒。相反,老朱最喜歡務實肯干的人。
在老朱看來,科舉是選拔官員,為的是幫他治理天下,不需要夸夸其談,只需要官員如同老黃牛一樣,幫他治理好百姓就成。
雖然老朱延續了前元的科舉考時文的做法,但是根本上還是有些不同。
策論本來的意思就是,議論當朝存在問題、向朝廷獻策的文章。這策論明顯的就帶有官員事務的屬性,對于即將考會試的學子來說,算是一個初步的轉換身份的嘗試。
老朱向來務實,
對于策論的看重,遠超經義、經史兩科。因此,朝廷開科選士,向來以“策論”作為主攻,文采飛逸者更好,但你的見解獨到,才是上上之選。會試中,就當時的時政、農事、民風等問題出題,由考生對答,這就是策論。
韓度繼續說道“既然說道策論,那我有一個問題想要問大家,策論有什么特點”
掃視了一圈,見無人說話,韓度又笑著問道“誰來告訴我,策論有什么特點不要怕嘛,想說什么就說什么,說對說錯都不打緊。誰來告訴我,策論有什么特點”
見沒有人回答,韓度又問了一邊,可是下面還是一陣鴉雀無聲。
韓度也不再追問,自己解釋道“策論的特點就是,以論點作為文章的中心。問題不重要,你們提出的論點才是關鍵。分條析理,解紛排難,于立談之間樹聲望。要贏得更多的考官對你文章注意,對你賞識,對你贊許,想與你交往,那就多寫自己的觀點,一事一議,一篇文章只表達一個觀點,簡潔而有力,犀利而練達。
當然,不要擔心觀點會引起爭議,不要擔心有人與你亂罵,越能夠引起爭議、引發討論的文章,越能夠加速你的成名。”
方孝孺聽到韓度深入淺出的話,大為震驚。他以往也會要求學子們做策論,但是他的方法嘛,嗯,就是所有人每三日做一篇策論給他看,讓他點評一下指出哪里有問題。即便是方孝孺,也從來沒有對策論有過如此高度、如此深入的總結。
韓度的話,讓方孝孺從另外一個角度看到了策論的本來面目。
方孝孺都有這樣的深觸的感悟,其他學子自然也是大為震撼。
韓度故意停頓了幾十秒,讓大家有個笑話的時間。之后,才繼續說道“我知道你們當中一定有人會問,我既然了解這么多,那有沒有教你們如何做策論的辦法”
這句話算是說到所有學子的心坎里了,是啊,說再多有什么用有沒有辦法教他們如何做策論文章,這才是關鍵。想到這里,所有人心里都激動起來,如果先生真的有辦法讓他們的策論文章突飛猛進的話,那他們任何人都有信心去會試場上走一遭。
現在,就看韓度教授給他們的東西,能夠有多少分量了。
韓度也不吊他們胃口,直接轉身在黑板上一邊書寫,邊說道“今日我就要教你們做策論文章的一個方法,三段論”